-
散文《门源油菜花》
更新时间:2014-05-08 作者: admin
去青海之前,我并未明白“大美青海”这句话的含义。习惯了江南的小桥流水,习惯了城市间的高楼大厦,习惯了快餐文化带来的小情小调和无病呻吟,心也就不那么豁达,眼界也就不那么开阔,原本应该飞翔的翅膀搭上重重的担负。直到有缘踏上青海的土地,压抑、憋屈已久的心始放开——这里有高高的蓝天,阳光从天上直射下来,不用穿越任何杂质,就直抵心扉;南方已进入三伏天,而这里的风是清新、凉爽的,带着雪山、青草和牛羊的气息;这里的人没有尔虞我诈,他们的笑容天真纯朴,他们的呐喊清亮悠远,穿过云霄,回荡在大地和群山之间。
在西宁小住两日,在游历了塔尔寺、贵德黄河源头等地后,朋友建议去祁连县品尝一下野味,感受一下山上的生活。从西宁去祁连,都是盘山公路,一忽儿在山脚下,一忽儿在半山腰,一忽儿又到了山脚。大自然是伟大的,巍峨的祁连山脉耸峙在大地山,蔓延千里。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同样值得歌颂,在这样的山壑间竟然修建了如此蜿蜒、漫长而又平整的公路。人们在山谷里修建了“黑泉水库”,夏季雪水从山巅流下,蓄入水库,那水面碧绿、澄清、幽深,倒映着蓝天、白云、群山。山上有一些蒙古包,游牧人散养的羊只和牦牛像一颗颗星星镶嵌在坡上。
正当我透过车窗伸着脑袋欣赏这大美的景色,突然远处的山谷间出现一片金色。随着车子驶近,那片金黄越来越大,越来越明显,仿佛涨起的潮水,不断向山谷、山脉蔓延——门源油菜花我早有耳闻,而当它如此壮观地出现在眼前时,我还是惊讶了!朋友告诉我说,这里的油菜地约有60万亩,因为海拔高,所以花期晚,现在7月份正是花开得最好的时候。
大家都下车拍照留念。站在专门为游人修建的观景台上,高原凛冽的风扑面而来,混合着花海那无与伦比的芬芳,沁入我的心脾,贯彻我的灵魂。风吹过,脚下的花海轻轻起伏,微微呼号,每一朵花都在歌唱,每一朵花都是一盏燃烧的灯笼,将我心中的阴暗面照亮。我下到花海里,踩着松软的泥土,躲藏在浓密的菜花之间,尽情呼吸着自由、芳香的空气,自己仿佛也成了这千万株油菜之一。
其实,油菜是一种再普通不过的植物。在我家乡的堤坝上、田埂间,每于三四月份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它那嫩嫩的枝干蓬勃着青春的气息,那简单的花瓣、花朵毫不照耀,却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千百年来,人们歌颂高洁的梅兰竹菊,赞扬富贵的牡丹,却很少见到有关于油菜花的文辞——这是古代文人士大夫欣赏的偏颇、对生活的背离!在所有的花种之中,我最爱油菜花,这缘于来自童年的记忆。自从去外地读书、工作之后,每年春季我都要回去看看油菜花,它已经成了我心中一份遥远的寄托和一种美丽的祭奠!然而,在这远离家乡数千公里的青海门源,见到如此大片的油菜,怎能不让我惊喜!
突然,一群嗡嗡的蜜蜂从我头顶飞过。放眼望去,在花海中间有一座孤岛似的的小屋,由简单的砖块和木头砌成,墙缝间生着杂草,窗户上结着蛛网。墙角有一堆蜂箱,那群蜜蜂纷纷向那些蜂箱飞过去,熙熙攘攘,热热闹闹。从小屋里走出一位回族老人,戴着白色小帽,由于常年接受阳光直射,他的面颊呈现出健康的黝黑,眼角与额头被风割出深深浅浅的沟壑,但是他的身板很壮实、精神很矍铄,看来“常在花间走,能活九十九”这句话是没错的,况且还有这么好的阳光和空气。
老人一个人住在这里,已经习惯了寂寞。他说有这么多的蜂儿,一点都不冷清。蜜蜂是一种勤劳的动物,住在这里的人也是勤劳的。老人告诉我们,门源的油菜是有传统的,已成为青海及西北地区油菜供应基地,素有“门源油,天下流”之说。老人说他一辈子都没走出过这片山坳、这片花海,但是他所辛勤酿造的蜂蜜,一定跟门源的油一样,走出大山,走向全国各地……
时间过去一年多了,我仍然生活在繁杂的城市里,被各种各样的事务缠身,偶然想起门源油菜花,那片涌动的金黄就占据了我的脑海,耳边响起电影《大兵小将》的主题曲:“一条大路呦通呀通我家/我家就在呦梁呀梁山下/山下土肥呦地呀地五亩/五亩良田呦油菜花……”(紫金农商行 徐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