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文《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更新时间:2014-05-23 作者: admin
诗人海子曾经写过一首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花,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打动我的不是激情,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美感之类。打动我的是这首诗的平静和朴素,以及在平静和朴素之后像天空一样广阔无垠的爱和幸福。我捧着这首诗,在心里反复地念叨着幸福、幸福,我不知道我究竟是感动还是羡慕,我只知道我确实从这首诗中感受到了幸福,感受到了爱。也许其中还中一丝羞愧。人生虽然有无穷无尽的苦难,可是我们的心灵不能仅仅只感受苦难,不能让苦难把我们的心灵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我们应该用自己的心灵去包裹苦难,感化苦难,在其中体验做人的尊严和幸福。
感受幸福,感受爱,这是一个需要修炼和学习的过程。但也可以是一种人生的态度,一种生活的状态,一种看自己和看世界的眼界宽度,一种心灵所达到的自由境界。体验不到苦难的心灵是肤浅的,体验不到幸福的心灵却是残缺的。
作家毕淑敏在《精神的三间小屋》里曾说到,“有一颗大心,才盛得下喜怒,输得出力量。宜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第一间,盛着我们的爱和恨;第二间,盛放我们的事业;第三间,安放我们自身”,因此,心灵的广阔可以远远超过天空和海洋,只要放飞我们的心灵,去感受幸福、感受爱,才能丰盈我们的内心世界,达到豁达圆满的人生。
平静和朴素,从容和慈爱,悲悯和抚慰,这不仅是诗人的瞬间体验,而且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状态,成为我们的眼神和表情,成为我们的手势和声音。真正的喜悦从心而发,灿烂如夏花,这样的喜悦之情我们曾经在哪儿见过?是在寺院中的僧侣脸上,还是在孩童们的笑容之中,是在丰收人的汗水里,还是在黄昏下老人的眼眸中?是面对一粥一饭时珍惜和知足,是感受生命萌动时的欢欣与泪水,是亲人团聚时的喜悦,还是终回故土时的激动?
感受幸福,感受爱,是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体验和精神素质。我们每个人习惯于当下的社会、文化,习惯于做生活的旁观者,习惯于用冷漠武装自己。我们不敢直面黑暗时,我们当然要反复强调直面黑暗的勇气。但直面黑暗决不是显示我们懂得黑暗或我们不怕黑暗,而是要面对黑暗体验世界的丰富和生命的诗性,体验灵魂的超越和自由。
爱与幸福,也许是生命最初、最纯粹的状态;悲悯与抚慰,是源于爱与幸福的对于世界的态度;从容与平静,则是爱与幸福的外衣。这种内与外的平衡与统一,才是真正的自然与放松,这样的生命,才是博大而充满生机的生命。
于是就想到海子的另一句诗“黑暗给我一双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康德也曾说过:“ 有两样东西,愈是经常持久地思考它们,对它们日久弥新和不断增长之魅力以及崇敬之情就愈加充实心灵:一是我们头顶浩繁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恒久以来,人们从黑暗中寻找光明,在困境中仰望天空,在绝望中思索真理,从而在苦难中开出幸福之花,给人以前行的勇气和希望。
海子的诗,充分说明了他曾经深刻地体验过幸福和爱,体验过宇宙之光的沐浴和照耀。最为重要的是,他的诗让我感受到了爱,感受到了幸福,也就感受到了他的沐浴和照耀。
感受爱,感受幸福,体验光明,体验温暖,这是我们生命的前进动力,甚至是生命的存在意义。只有能够体验幸福和爱的人,才是完整的人、完整的人生。有人说,人生而苦难,似乎是一个真理,我要说,生命的幸福,需要心灵深处才能体验和感受到,这才是真理。“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我们应该生活得坦然一点,率真一点,这就需要自我修炼,自我放松,需要有爱和幸福作底气,一个堂堂正正的人是高贵的。做一个这样的人,就是做一个高贵的人,一个能够体验爱和幸福、体验祝福和祈祷的人。
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将“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如同青鸟一般,将幸福传播开去,哪怕是你,哪怕是我,哪怕是路上的一个陌生人。(扬中农商行 孙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