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文《永远的“七彩”梦》
更新时间:2014-07-18 作者: admin
又是一年毕业季。
依旧忘不了,2009年7月,我刚刚告别大学校园,便独自背上行囊踏上梦想的征途,来到花乡沭阳,开始我的大学生村官生涯。这不是我的第一次单独出行,早在刚上大学那会,我就是一个人,拒绝家人的陪送,独自一人离开生我养我的故乡,北上来到南京求学。那是我第一次出远门,满心是憧憬,现在回想起来,依然激动不已。
初识“东小店”,感受乡土气息
到沭阳已是傍晚,是乡里的组织科长接待的我。我分配的乡,叫东小店乡,名字比较特别,离城区较远。当时已经没有公交车,组织科长便骑着摩托车送我到乡里。组织科长比较热情,一路上都在给我介绍着东小店乡的风土人情,尽管不太听得懂方言,但我还是饶有兴趣地听着。
大概过了四五十分钟吧,我们终于到了东小店乡。夏天的夜黑得迟,晚霞挂满西边天,但毕竟是乡村,乡政府周围显得特别安静。走进乡政府大院,迎面是政府办公楼,楼前是一个新的篮球场,楼后便是宿舍区了。跟前院形成鲜明对比,宿舍区这边热闹得很,原来还有包括3男4女的其他7名大学生村官同事。经一番介绍后,得知女同事都是本县人,男同事都是外地人,他们是2007年同一批来的,是该乡的第一批青年开拓者。我的宿舍还来不及分配,组织科长便安排我与其中一位缪姓大哥暂时先住下。交待妥善后,组织科长才放心回家了。此时,天色已黑。
小试“身手”,方知任重道远
第二天,我早早就起床了。其实也不全是激动的原因,说实话,应该是被一阵阵喧哗声吵醒的。乡政府很早就聚集了好多人,后来才知道,乡政府有规定,每天早上必须点名签到,各村支书、部门工作人员都必须到会,不允许随便迟到,更不用说随意缺席了。初来乍到,总感觉诸多不自在,一方面是方言理解起来有较大障碍,另一方面是对自己的工作还没有任何头绪。根据组织安排,我挂职一个叫黄仓庄村的党支部副书记,为了让我尽快适应工作,乡里的组织科长特地将该村的班子成员与我一起开了个见面会,气氛很融洽。在初步了解了自己的工作范围与职责后,我认为自己大展身手的时候终于到了,自己终于可以在农村这片广阔天地里“大有作为”。
慢慢地,我却发现,农村工作千头万绪,仅是常规工作就一件接一件,如秸秆禁烧、社会扶养费收缴、新农村合作医疗宣传及费用收缴、农村远程教育等等。当然,更棘手还是村里的历史遗留问题尚未解决。黄仓庄村是由黄庄村与仓庄村合并而成,由于黄庄村有村办企业,集体经济效益较好,而仓庄村则较为薄弱,黄庄村村民担心合并对他们的利益造成较大损失,因此对合并事宜极不情愿。虽然在行政区划上合并已成定局,但事实上还是两套班子,各管各的事,直接导致村务工作无法统一意见,矛盾重重。为了解决这一矛盾,乡政府决定,任命乡里的人武部科长为黄庄仓村第一书记,统一安排村务工作。而我的职责就是协助第一书记做好村务工作,这对我这个刚走出象牙塔的小年青,是一次考验更是一次学习的好机会。虽欲小试“身手”,但感觉身骨仍需继续煅造,我的大学生村官生涯还任重道远。
抱团创业,铸造“七彩”梦
解决村务问题是大学生村官必须学习的课题,而带头创业致富也是县组织部对我们大学生村官的最新号召。很幸运,我们东小店乡的7名“前辈”已经开辟了创业的新天地,个个有项目,我们共同抱团加入创业的行列。
东小店乡是沭阳县贫困乡之一,多年依靠省政府相关部门挂靠扶贫,多支省扶贫队进驻当地,也住在乡政府的宿舍区。在与省扶贫队相处的时间里,让我们受益匪浅,许多想法、创意得到了省扶贫队的支持。比如创业,说干就干,在省扶贫队的帮助下,“前辈”们一起向银行申请了一笔大学生村官创业基金,由乡政府出面,征得200多亩地,创办了绿富农生态农业科技创业园,实施如绿壳蛋鸡养殖、高效蔬菜、生态生猪养殖等项目。园区聘用了村里的几名特困户来进行日常管理,按当地收入平均水平给他们发工资,一来可以帮助特困户脱贫,二来可以提高园区管理效果。创业园的产品大多销往县城的各大超市,还有部分经包装销往南京、苏州等地,经济效益较好。
听得激动,不如也实干一场。正好“前辈”计划在创业园种植30亩七彩糯玉米(俗称花糯),这个项目获得省扶贫队和乡政府的支持,玉米种子直接由省农科院提供。当时正值夏天,为了避开大太阳,我们8个人早上四点左右就起床,由缪大哥开车(其实是一辆三轮摩托车)带着我们前往创业园,一路的颠簸,让我们顿时没了睡意。到创业园时,开槽的师傅已经等候在那,我们要做的是跟着开糟师傅一边走一边播种。8个人,30亩地,等我们全部完成播种时已经是八点半,太阳的威力可不小,每个人的衣服没有一寸是干的,而我虽然戴着一顶草帽,但脸还是晒得通红。我看到,每个人脸上挂着不是疲惫的愁容,而是充满成就感的笑容,想想自己这23年来第一次下田干活竟然能干得如此勤快,心里不禁也乐了。我是多么的期待,这30亩土地上的七彩糯玉米能快快成长。我为它们浇灌了汗水,我为它们注入了希望,它们能否承载起我的创业梦?
日子一天天地过,在我们的精心管理下,这些七彩糯玉米果然“争气”,长势不错,一片生机盎然。后来,我们又种植了秋延后苏椒5号、太阳1号辣椒,共16个大棚,约20亩。这期间,我们创业园接待了一批批到访者,其中有省政协包主席以及省生产力促进中心相关工作人员;有包括江苏教育频道、宿迁日报、沭阳电视台等媒体对我们创业园进行了专题报道;还有南京农业大学的大学生在创业园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等等。我将这点点滴滴记录在大学生村官网站的个人博客上,与大家分享着我的苦与乐。在收获的季节里,我们每个人都忙得不亦乐乎,我们将农产品进行了加工,比如玉米采用真空包装,做成礼品盒再销售,提高产品附加值;绿壳鸡蛋也装箱,大多数销往了南京。我们的创业经历感染了许多村民,在我们的帮助下,许多村民抱团成立专业合作社,由村民自主生产,我们大学生村官则负责产品包装、宣传及销售渠道的开拓,共同实现创业致富。在这里,我的创业梦,是“七彩”的。
后记
转眼间,我已离开大学生村官岗位多年,但每每回忆起来都让我心潮澎湃。那是我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职业,短暂、朴实,但意义非凡,它培养了我低调做人、踏实干事的人生态度。现如今,我是高邮农商行的一名普通信贷员,依然工作在基层,每天也都跟形形色色的农户打交道,如果说在担任大学生村官时是与村民共同走创业致富之路,现在我的职责应该是让信贷资金更多地助农惠农。不一样的工作,梦想却可以一致,始终忘不了沭阳县委蒋书记曾经对我们的告诫,“不同的人生经历是难能可贵的财富,不要惧怕困难,大胆去尝试;不要抱怨现实,勇敢去面对”。
毕业季,不毕业的心,我的“七彩”梦,依旧……(高邮农商行 陈冬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