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企业文化 / 艺林苑 / 散文《“苏杭”情缘》
  • 散文《“苏杭”情缘》

    更新时间:2014-11-07 作者: admin

    查看详情

“夏潦涨湖深更幽,西风落木芙蓉秋。飞雪暗天云佛地,新蒲出水柳映洲。”这一描写杭州西湖一年四季美景如画的佳作便是出自北宋文豪苏轼之手。苏轼与杭州有着“前世难舍”的情缘。他曾在《和张子野见寄三绝句》中写道:“前生我已到杭州,到处长如到旧游。”这其间还有一则传闻轶事:据说苏轼与朋友一同到西湖寿星寺游玩。尽管是他第一次来到这座庙宇,但他感觉一切都那样熟悉。于是,他对朋友说:“从院门到经堂应当有九十二级台阶。”后派人一数,果真一级不差。此事立刻在民间流传开来。

熙宁四年,在京为官的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遭遇弹劾。苏轼深感人心险恶,不愿在京城是非之地久居,于是上疏请求外任。宋神宗因顾虑变法大局,同意其外任杭州通判。苏轼一到杭州就情不自禁地陶醉在湖光山色之中。他喜欢在望江楼上看新月初生的西湖夜景,喜欢在钱塘江边观汹涌澎湃的日潮晚汐。层出不穷的游宴活动中,苏轼留下了无数浪漫的故事。高僧云集的名山古刹里,他寻得了心灵的安憩和慰藉。

三年通判,他治理西湖,疏浚六井,解决了杭州百姓的饮水问题。他抗旱防涝,捕蝗振灾,马不停蹄地奔走于四乡八县。对在苦难中挣扎的人民,他用手中的笔表达了深切的悲痛和怜悯:“卖牛纳税拆屋炊,虑浅不及明年饥。官今要钱不要米,西北万里招羌儿。”

元祐元年,宋哲宗即位,苏轼被召返京。后因官场派系斗争激烈,苏轼再度请求外调任杭州知州。再临杭州,远没有了先前的悠然自在。水灾、旱灾、瘟疫接踵而至,无一不挑战苏轼的极限。但他不负众望,上任不到一年,战饥荒、驱瘟疫、疏浚两河、整治六井,政绩卓越,并在杭州百姓支持下,开湖筑堤,使西湖面貌焕然一新。正如苏轼诗中所写:“我凿西湖还旧观,一眼已尽西南碧。”杭州人民为纪念苏轼,将这道长提命名为“苏公堤”。如今,“苏堤春晓”已成为“西湖十景”之一。

苏堤的建成也为我们“浙菜”菜系中添加了一道远近驰名的传统名菜——东坡肉。民间流传,杭州百姓为感谢苏轼治理西湖,修筑堤坝,赠送了他很多猪肉和黄酒。苏轼深知,建造苏堤虽是己之谋,却是民之劳。于是,他将百姓赠予的食材,用自己“慢著火,少著酒,火候足它自美”的独特烹饪手法,焖制出美味佳肴款待慰劳杭州人民。这便是“东坡肉”的由来。

苏轼,这位史上“最得意的文人,最失意的官员”,在杭州留下了他繁星般的名诗佳句,留下了他劳碌奔波的亲民足迹。苏轼与杭州的情缘,前世已定!(如东农商行 周晓霞)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江苏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06 jsnx.net 苏ICP备09016726号-3

苏公网安备32010502010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