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企业文化 / 艺林苑 / 散文《梦回扬州》
  • 散文《梦回扬州》

    更新时间:2014-11-07 作者: admin

    查看详情

扬州,一直是我不能释怀的梦。我曾经无数次梦到过扬州。虽然在唐诗宋词里读过扬州,但当扬州真的扑面而来,却仿若在梦中。

来到这片文人的圣地,心中有着朝圣般的虔诚。

坐上夜里的火车,次日清晨到的扬州站,扬州城还没有醒透,天灰蒙蒙地飘着雨,见面雨。临行前,我带着一把伞,是防晒用的,这时候派了用场,我打着雨伞站在站台上,无数次想象着来扬州的画面;扬州就像唐诗宋词里的婉约女子,从小巷里面走出来,撑着油纸伞行走在青砖铺成的小路上,浪漫而古典、气质内敛,举手投足之间都透露出优雅、沉静,微微颔首低头,迈着细碎的莲步款款而行,有多少次梦里出现过这样的场景。

一脚踏进扬州。站在我想像了无数次的城市,天空灰蒙蒙的飘着雨,给人的印象首先是宁静的,是清新的,是多情的,是带着淡如轻纱般的忧愁的梦里水乡。

古人眼里的扬州,是才子佳人,是良辰美景。“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真是写绝了扬州城的妩媚娇柔和江南风光的缠绵缱绻。

扬州,历来就是风光秀美、人文荟萃。唐、宋时期的扬州,是江南最繁华的地方,也是最奢靡的地方。古人言“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是为一大侈求。

古人“下扬州”应该是乘船而去的。乘船而下,顺着长江往东而去,于是便可以看到那“孤帆远影碧不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的壮观。

去扬州有一个不能不去的地方,这就是瘦西湖。很早就听说过扬州瘦西湖的美不胜收。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每次都到瘦西湖游览,更给瘦西湖增加了一层神秘的色彩。据说瘦西湖名声大噪的原因与“瘦”有关,“天下西湖,三十有六”,惟扬州的西湖,以其清秀婉丽的风姿独异诸湖,恰恰是占得了一个“瘦”字。看来风景也是瘦了的好。

瘦西湖有二十四景,诸如长堤春柳、湖心钓台、白塔晴云、四桥烟雨等,就像二十四颗明珠,镶嵌在瘦西湖这根玉带上。跟着导游一路快走,如画的风景在眼旁一幕幕地闪过,真有些目不暇接的感觉。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二十四桥美名见于唐朝杜牧的那首流传千古的诗。有关二十四桥名字和故事来源的说法很多,最令人信服的说法出于《扬州鼓吹词》:“是桥因古之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故名”。原来,古时的二十四桥是夜晚赏月听箫的绝佳去处。

漫步扬州,这座城市不是最大、最繁华的,但是她极具特色和魅力。青砖、黛瓦、拱桥、流水,这已是行走的最好写意。我异常钟情这样的风景,感觉似一缕清风,能捋下我在尘世沾染的一身风尘。

漫步在千年古镇,极好的阳光丝丝点点滴漏到石阶上,扬起了一阵尘埃。埠头停泊的乌篷船,有几位老人坐在船上微微闭眼有一搭没一搭的说话,抽着旱烟,悠然的坐在光阴里,听潺潺流水和盈盈笑声,让我听得见时间的流逝和我的苍老。

热闹的都市生活呈现的是生活快速、奔波、忙碌的一面,而在扬州所呈现的则是恬淡、安详的一面。

走在小镇上,我没有按图索骥,而是随心、随意地行走。我所遇到的小巷、石阶、乌篷船,都在我的计划之外。这种行走态度,也许最契合扬州城安详与静谧。

行走在扬州城,感觉心是静的,我在河面上轻轻划着游船,倒影下的拱桥和两边的板石发出幽绿的色彩,像泼墨山水画在画家的手中徐徐展开。岸上从小巷里面走出的撑着油纸伞的女人,穿过窄窄的小巷,走过小小的拱桥,微微害羞的低头,从我的船边经过,这样的美景,多少次在梦中出现,我不禁陶醉起来。

梦里扬州,总有说不尽的柔美。在我心里,在我笔下,那月、那水、那桥、那景,那弥漫的风情与淡泊与宁静。

正因如此,这座安静的城市,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过着恬淡安适的生活,走在街上,随处可见那些提着鸟笼溜鸟的大叔大伯,那些慵懒的猫、狗,出没于小巷陌阡,巷口或院子角落处,几只母鸡懒洋洋地晒着太阳,理着羽毛。见我入内,它们突然调皮地刨起土来,并时不时嘎嘎大叫。那些农家小院里到处晾晒着一串串红红的大椒、金黄色的玉米,腌制的咸菜、豆角。这是一种生活,更是一种风情。

一个人静静的坐在古运河边,看夕阳归山,渔舟唱晚,不需要更多的言语,只需要凝视,只需要融入。掬一捧清清的河水,喝上一口,顿觉全身了无一点杂质,通灵剔透起来,心也被染成水一般的颜色,近于一种童稚般的透明。

耳畔丝竹悠扬,眼见红花绿树,琼柳连绵;徜徉于运河岸边,碧空如洗,清风拂面,繁花如云,孤帆点点,如诗如画。此刻真愿意沉浸于江南的梦里永远也不愿醒来。

扬州,这个具有古典气质的城市,第一眼,你会被她浓浓的书卷味打动,越读越有味道。我喜欢这个城市,因为我是它的知音,它是我的念想。(沭阳农商行 胡玲玲)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江苏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06 jsnx.net 苏ICP备09016726号-3

苏公网安备32010502010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