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乡最忆是乌镇
更新时间:2015-06-04 作者: 佚名
江南水乡有六大名镇,都是以河成街、桥街相连,且依河筑屋、重脊高檐。那河埠廊坊和过街骑楼,那穿竹石栏和临河水阁,可以说无不古色古香,朴实明洁。但其中最令我留恋的当属乌镇。
乌镇在浙江的北部,京杭运河西侧,地当水陆要冲,俗称二省三府七县交界之地。早在7000年前,乌镇的先民就在这一带繁衍生息了。春秋时,乌镇为吴疆越界,秦汉时为乌程由拳分境,先民们以水兴镇,以水成镇,至唐咸通年间始正式称镇。南宋嘉定年间以河为界分为两镇,明清时已是“烟火万家,宛然城府气象”,历史上许多达官高士在这里修建园第别墅,于是便成就了今天的江南名镇。
我造访过乌镇两次,初次的邂逅便使我对她产生了悠悠眷恋,第二次是我极力向友人推荐的,而且自告奋勇当起了他们的导游。
走进乌镇的立志书院,一股幽幽的墨香扑面而来,这是我国现代文学巨匠、新中国第一任文化部长
文人的聚会没有酒是不行的,于是乌镇便酿出了香甜醇厚的“三白酒”。酒是用白米,白面、白水酿成,故曰“三白”。让人纳闷的是江南多为米酒,度数较低,如绍兴“女儿红”,口味甜淡,而三白酒却是正宗的高度白酒,清纯甘烈,似乎与杏花春雨和小桥流水不太协调。我想,这可能是历代的文人雅士培育了这方水土的独特的酒文化的缘故吧!据说在1926年的一天,镇中开明书店的老板章锡琛请茅盾、郑振铎及夏丐尊等人吃饭,喝的就是这三白酒。酒酣耳热之时,章锡琛素知茅盾聪颖过人,便请其背诵《红楼梦》,郑振铎拿书点回目,
第一次去乌镇中午喝的便是三白酒,我与两位朋友在巷子中正入迷于景致时,不觉闻到一股酒的香气,本人平日甚爱饮酒,无意间嗅到这般奇香,便无暇览景,一直被这醇美引到了“高公生槽坊”。店内成百上千的酒瓮层层叠叠在一起,棕色的瓷罐子外面套着草编的提篮,红绸缎封口——单这酒罐便已使人欲醉欲仙了。于是一行人买了二瓮找一僻静的农家,点了几个特色小菜,直喝得满面红光,还觉不过瘾,又一人携四瓮带着,回来后七个书友相聚不但喝了个精光,还叫嚷着埋怨我带少了,我无奈地摇摇头,要知道,一瓮可是一斤半呀!第二次去乌镇时,中午吃饭是在临水的二楼窗下,几个好友围桌而坐,一边斟满三白酒细细地品着,一边透过窗子看那水边的长廊、悠悠划过的乌篷船、还有河上横跨着的小桥……于是,不知不觉已是黄昏。夕阳下的镇子像一个柔情羞怯的江南女子,几个人慵懒地下楼,踏着千年的石板路,人和周围的一切仿佛都如在水雾组成的梦里,深巷寂寞,一条微醉的乌篷船浮在静谧的水面。
乌镇,虽经千年却不减昔日的风韵,浸透了文气的水,弥漫着酒香的雾,时时让我梦魂牵绕,每每让我心旌摇荡…… (淮海农商行 张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