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渐行渐远的年味:留不下 忘不了
更新时间:2015-06-29 作者: 佚名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不经意间读到王安石的《元日》,回味着刚过去不久的羊年新年,让我百感交集。
今年春节回家,小侄子蹦蹦跳跳的在家门口迎接我,兴奋的大叫着:姑姑,要过年了,要过年了。看着他如此期待的模样,瞬间有些恍惚,曾几何时,我也如此期盼着过年。经年旧时光里的年味,在记忆里别来无恙,留不下,忘不了。
童年时,最爱过年,因为有食物、红包还有漂亮衣服。过年时,家家户户都动手蒸馒头、发糕。我家也不例外。妈妈会带着我去外婆家蒸馒头,那一天我总是异常兴奋。我自告奋勇的要帮他们包馒头,可是总是包的不好,然后就被赶去灶台看火。我闲来无事就在灶台里面瞎捣鼓,想来因为影响了火势,又被外公赶了出去,我只好无奈的呆在一旁,剩下可以做的就只能是吃了。每当一笼蒸出来的时候,我都要去吃一个新鲜出炉的馒头,然后开心的告诉他们:要过年了,好开心啊。
除夕晚上,奶奶总会给我红包。我是奶奶一手带大的,她对我很好,总是给我厚厚的一个大红包。但是每次还没等我打开看有多少钱时,就被妈妈没收,说是留给我以后上学用。于是我就会乞求她少给我一点,妈妈看我可怜兮兮的样子就抽出一张毛爷爷给我,还不时的叮嘱我不能乱用。那压岁钱能被我珍藏好久都舍不得用一下。
过年穿新衣服是最让我兴奋的时刻。小的时候就学会了臭美,总是希望能穿漂亮的新衣服。平时要求妈妈给我买衣服的时候,她总是推三阻四不让买,她最喜欢说的就是:你有那么多衣服,怎么还要买衣服。过年终于可以名正言顺的从头买到脚了。衣服买回来一般都要过一两个礼拜才过年,我每天都不厌其烦的把衣服试一下,心里想着正月初一怎么还没到呢。除夕晚上,我像宝贝似的把我的新衣服拿到自己的房间,然后整整齐齐的放好。大年初一,天还没亮我就早早起床,然后穿上我的新衣服,心满意足的过年去了。
现在,忙碌亢奋的年味早已渐行渐远。在农信系统工作的我,有时连过年都要驻守在工作岗位,再也没有机会跟着妈妈去外婆家蒸馒头了,儿时拿着馒头向他们宣布快要过年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我也已经过了那个长辈给压岁钱的年纪,轮到我给她们红包,让他们也体会一下获得零花钱的小兴奋。经济宽裕的年代,就连穿新衣新鞋的快感也消失殆尽,今年过年,我甚至连新衣服都没有买,也没觉得有什么不能接受。节日里最重要的生活内容再也不是吃馒头,穿漂亮衣服。最重要的正如冯骥才所言:是团圆,是把一家人的元气聚拢起来,共同面对新生活。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童年时,年味是食物与衣服;长大了,年味是团圆,那份陪伴,那份相聚的心情。童年的年味越来越轻,岁月越来越重,乡愁亦越来越浓。当过往的热闹都变成沉甸甸的回忆,不是想要恢复那层热闹,只是不想自己遗忘。
(紫金农商行 宦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