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是故乡明
更新时间:2015-10-10 作者: 佚名
安史之乱后,杜甫在颠沛流离之中,留下千古名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诗句之所以流传至今,文字的精妙倒在其次,我想字里行间饱含的浓浓思乡忆人之情引人共鸣才是主要原因。毕竟,每个中国人心中都有一轮自己的月亮,每逢月圆之夜,难免会勾起每个人心中的中秋情结。
所谓“中秋情结”,无非是思乡念人,期盼团圆的情怀,说来简单,可不知是一代代文人墨客吟咏中秋之月的潜移默化,还是圆月之下,激起人内心的情感涟漪的缘故,总之,中秋情结算是根深蒂固了。
相比离乡背井,漂泊在外的人来说,在中秋佳节之际,能身处家乡,似乎中秋情结并不会多么浓郁,原本我也是这么想的,然而,当自己真正在此时此刻身处家乡,却在单位值班时,翻看朋友们来自远方的祝福,想象父母在家摆上菱角,柿子,团圆饼敬月亮的情景,此刻的心情才真正让我理解了“月是故乡明”的含义,其实,我们在意的并不是那一轮不解风情的明月,而是寄托于明月思念之情可以一时消解现实生活中的寂寞。
情之深,不会因距离远而淡漠,所以往往我们害怕的不是距离上的相隔一方,而是朝夕相处,却心各一方。有时候,空间上的距离反倒会加深对亲人的思念,对朋友的惦记,对爱人的回忆,这时候,我们共有的一轮明月便成了我们放下平日里的自我,毫不矫情且放肆地释放爱的最好寄托,这样的感觉是幸福而充实的。季羡林先生即便是到了耄耋之年,在中秋之夜,追忆的不是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上的月亮,不是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的月色,不是它们不美,而是它们不及他故乡中芦苇坑水面上的小月亮,因为这故乡的月有他的幸福寄托。
中秋之夜毕竟是短暂的,唯独依靠一轮明月消解内心的寂寞是远远不够的,珍惜当下,珍惜身边的,或不在身边的人,或许也不至于让感情在社交网络里淡漠,让现实的窘迫冰冷内心,令寂寞与日俱增。(金湖农商行杨 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