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企业文化 / 艺林苑 / 斩龙涧纪行
  • 斩龙涧纪行

    更新时间:2015-10-10 作者: 佚名

    查看详情

山城盱眙,山清水秀,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小城虽小,然,极具文化底蕴,万籁风物,钟灵毓秀,明祖陵、铁山寺、泗州古城……散落在山岭水畔、城里乡下,心仪盱眙,闻名遐迩,中外游客纷至沓来。

日前,有几个好友慕盱眙山形水胜之名,临盱游览“斩龙涧”景区。来到位于市中心的“斩龙涧”街道景点,向导说,从“斩龙涧”街道景点顺着魁星大道翻过林木森森、芳草萋萋的戚大山便到斩龙涧顶峰。乍听“斩龙涧”这个名字,就让我的眼前一亮,心想,那一定是一条与“龙”有关的山涧。

关于斩龙涧的由来,据当地的老人讲,很久以前,第一山有一口千年不枯的老泉,长年累月,清泉涌流,雾气缭绕,甘泉养育一代代淳朴善良的山民,恩泽整个山城,可是,一日突然有条妖龙飞落此山,占据此泉,白天深藏泉洞,夜晚出来祸害百姓,后来有个游侠,勇敢地拦腰斩断了妖龙,妖龙的血伴着清泉流满了整个山坡、山涧,徐徐不断……于是,当地人从此便叫此山涧为“斩龙涧”。

相传,李世民东征,调动各州数十万士兵聚集盱眙,由于水土不服,不少将士染病,便集中到这条山涧调养,不足半月全部神奇康复。行军前李世民还命令所有将士每人带一壶斩龙涧的甘泉以备口渴和疗伤。当你身临涧前,谁不想尝一口斩龙涧的清清甘泉呢?

古往今来,物是人非,天地间,唯有江山不老,淮水长流,真情永在。据说北宋大书法家米芾,从京都洛阳到扬州赴任,一路平川广袤,直至汴河入淮见一座奇秀的山峰——盱眙南山,惊喜万分,诗兴勃发,赋诗一首:“京洛风尘千里还,船头出汴翠屏间。莫论横霍撞星斗,且是东南第一山。”并大书“第一山”三个大字,从此南山易名“第一山”。“斩龙涧”就是“第一山”的一个涧名。

斩龙涧这片3平方公里的山涧,有林地2000多亩,各类果树180多万株,树木360多万株,森林覆盖率高达90%以上,成为国家生态保护林区。听当地老人讲,这山上林木能如此茂密,一是得益于神奇的山泉滋养,二是得益于盱城信用社 “信贷甘露”的浇灌,改革开放初期盱城信用社大力支持林业部门植树造林,绿化荒山,兴修水利,整治山沟,才有今天的美貌。我们顺着山涧中的一条山谷攀爬而上。身边的栗树、核桃、苹果树、梨树挂满了果实,那些圆圆的、青青的果子在枝叶间探头探脑,生机勃勃;默默散发着幽香的山花唾手可得,可是谁都不忍心去采摘一朵,她们是青山的恋人,怎么能因为偏爱,就想占为己有呢?让她们依偎在山的怀抱!把青山装扮的更加妩媚动人吧!

山道弯弯,心绪流淌。天公作美,降下甘霖,丝雨霏霏,群山浸在乳白色的雨雾中,“山色空蒙雨也奇。”浮云飘绕在山腰,远山若隐若现,绿色、青色、黛色、白色相互交融,重彩浓墨,如一幅挂在眼前的巨型水墨画。远看山有色,近听雨有声,石阶湿润,草叶含露,打湿脚步,却丰盈了翠鸟的歌唱。小树、花草在微风吹拂下,摇头晃脑,仿佛在向游人招手致敬,躬身相迎你的到来。

在海拔360多米的高处矗立着斩龙涧峰顶的石碑,临风立于山顶,放眼眺望,群山连绵,绿浪滚滚,长淮萦绕,千帆入眼帘,山间云雾飘渺,在日光的照射下,形态变化万千,或如彩练当空舞,或如巨龙在飞腾。向下俯瞰,一层层的远去,真是,松排山面千重翠,风吹山花万朵醉。此时,“始知五岳外,别有他山尊” 的韵味和妙处。要想在涧里走过一圈,只能在碎石中小心翼翼的前行,走完全程大概需要3个小时;云过天晴,阳光播洒,山下银墙红瓦的农家院宛如一块块红色的宝石镶嵌在绿色的碧海里;沟涧内,树木的叶片在微风的轻拂下不停翻动,像龙的鳞片熠熠闪光。

游至山下,忽见一湾碧水,镜湖澄澈,明净见底,绿的发蓝,宛如蔚蓝的天空融化了一块在水中,传说是仙女下凡洗澡的地方,四周长满天生的垂柳,供仙女们避暑纳凉。垂柳依依,仿佛美人的缕缕秀发,散发着芳香,仿佛舍不得你离去,时不时地落在你的身上、缠绕在你的头上,牵拽你的衣襟,非要让你回首多望她几眼美丽的身姿不可。当你身临其境,谁能不深爱这人间美景呢?又有谁能不被陶醉呢?

斩龙涧,一道富有传奇色彩和美丽动人的山涧,一片风景秀丽、林壑秀美的景区。亲临斩龙涧,走进自然,感悟人生。                              (盱眙农商行  刘志安)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江苏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06 jsnx.net 苏ICP备09016726号-3

苏公网安备32010502010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