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阳农商银行:奋力书写产业振兴的丹阳答卷
更新时间:2018-05-28
日前,国内首条粉末冶金生产线建设项目在天工国际有限公司正式启动,建成后将填补国内粉末冶金规模化生产空白。“粉末冶金将为汽车行业、航空航天零部件等不同行业粉末冶金制品提供高质量原材料支撑,促进转型发展,实现由原来减材制造向增材制造(3D打印)的转变,缩小我国与先进工业国家制造能力的差距,是‘中国制造2025’鼓励发展的前沿关键技术”,全国人大代表、天工国际董事局主席朱小坤先生说道。
从当初向朱小坤提供2000元贷款助其发展村办工厂,到如今见证天工国际发展成世界前三、中国第一的模具钢龙头企业,丹阳农商银行也完成了从信用社到农商银行的转型升级。
丹阳农商银行与天工国际互利共赢、共同成长的历史,是丹阳农商银行与当地经济良性互动、融合发展的生动个案。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农村金融主力军,丹阳农商银行紧抓“产业兴旺”这一关键龙头,深入实施“一乡一品”、“一镇一业”,实行差异化的产业扶持政策,引导更多的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集聚,把特色做优、把链条做长、把市场做大。大力支持各类产业经营主体和从业人员搭载新一轮“政策顺风车”,提升“产业+金融”的融合能力,助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截至4月末,该行各项贷款余额188.22亿元,较年初增加4.99亿元,继续在丹阳银行业机构中保持领先地位。
在助力当地产业振兴的过程中,丹阳农商银行全力践行“实”“巧”“活”“严”四字箴言,把壮大实体经济作为全行转型发展的战略支撑,奏响推动丹阳产业升级的最强音。
“实”做走访。走访前做到“四对接四寻找”:对接工商等职能部门,寻找企业名单;对接税务部门,寻找全市优质纳税销售企业名单;对接产业链核心企业,寻找上下游及关联客户;对接商会及专业市场,寻找入住商户、企业名录。走访时做到摸清“三个情况”,调查企业经营情况、资产状况和贷款情况,其中经营情况中新增销售利润率、库存周转率、万元产值用电量等指标收集。客户资料整理分“三步走”,首先,依据客户生产经营状况,确定客户所属产业类型;其次,参照《江苏省行业指标参考值》等行业标准数据,交叉验证走访收集信息的逻辑性与准确性;最后,本着“没有不好的产业、只有不好的企业”原则,将企业细分为重点支持、一般支持、谨慎支持和严格控制几大类,确定重点跟进名单。
“巧”入渗透。以产业核心企业、商会龙头企业为支点,通过由点及面的集群营销,建立与各类专业市场、批发市场的合作关系,渗透进入产业大市场。针对部分产业季节性、周期性强、资金需求有差异的特征,适时推出相应的产品,增强客户忠诚度。
“活”用产品。以特色金融产品和差异化服务为突破口,紧跟不同产业客户金融需求,实现量体裁衣。依据市场变化和客户金融需求新变化,先后推出“经营性物业抵押贷款”、“超值信用贷”、“惠商贷”、“亲情贷”等多款信贷产品。
“严”加考核。将客户经理绩效工资全额同营销业绩挂钩,实现固定绩效为零,调动客户经理工作积极性。加强对基层支行督导,以“四个一”,即机关部门负责人每周参加一次支行晨会、每周给支行一个建议、每周向分管领导汇报一次联系点督导情况、领导班子成员每周听取一次联系点情况汇报,强化上下联动。以通报排名、召开会议、介绍经验、约见谈话等形式,强化条线互动。
经过丹阳农商银行多年坚持不懈的信贷资金支持,丹阳在原有的皮革制品加工、纺织服装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已经形成了以眼镜、五金工具、汽车零部件、木业加工为核心的特色产业集群,其中眼镜产业成为国家行业标准的制定者,五金工具产业正从普通工具钢向模具钢、特钢发展,木业产业夺得国内同行业10大品牌中的3块,汽车零部件产业正从零部件制造走向整车制造。同时,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新医药等新兴产业逐步形成规模,成为新的亮点。
(陈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