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阳农商行:助力五金产业转型升级
更新时间:2015-12-27 作者: 佚名
丹阳市素有“钻头王国”之美称,2014年出口产值5.89亿美元,是亚洲最大的钻头和锯片生产基地。目前,丹阳市现有五金工具生产企业530多家,从业人员5万多人,各类钻头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60%,国际市场达70%;金刚石锯片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55%,国际市场达40%,产业集聚效应明显。
“专注+专业” 推动企业走出国门
随着江苏开放经济的快速发展,江苏制造业初步形成了集聚度较高的产业群,企业迫切需要有良好的产品质量监测管理体系和便捷的通关渠道,方便企业产品出口。面对像雨后春笋般涌现的五金工具企业,丹阳农商行为确保企业做稳、做强,用“专注+专业”的金融服务,积极推动并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推出了针对不同层级企业监管体系的形成和通关渠道的畅通。
首先,促进创建五金工具集聚产业监管示范区。为了帮助企业及时了解国内外标准,指导企业提高应付国际贸易风险的能力,该行积极与地方政府、行业协会等部门沟通,协助政府部门向上争取政策,最终,江苏检验检疫局按照推进“主导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传统产业品牌化”的要求,在丹阳市试行开展以五金工具特色产业为龙头出口产业集聚区建设,并搭建五金工具“产区政府负责、企业严把质量、检验检疫监管”和从原材料到最终产品全过程的“三横一纵”监管体系。同时,还配套建设“工具检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电子交易推介平台和检验检疫报检签证服务平台”三个平台,培植诚信示范区,帮助企业扩大生产和销售规模,积极扶持集聚区企业创出口名牌。
其次,帮助龙头企业到海外布点设网。面对外贸行业“寒风阵阵”的不利形势。丹阳农商行会同五金工具行业协会,主动与商务局、海关、税务等部门沟通,分析和了解国际市场五金工具行情,掌握外贸出口渠道的层层关卡和经营成本,通过多方考证,建议有经济实力的出口龙头企业,采用短距离直销法,直接到海外布点设网,近距离与供需外商接触,减少外贸出口环节的层层传导,既节省时间、减少成本,又加速资金周转。
江苏天工集团是生产麻花钻头和特种工具的出口创汇龙头企业,目前已创建了自主品牌。这个由丹阳农商行一手扶持起来的五金工具制造企业,率先走出国门发展,逆势而上,直接到境外设立营销网点。在江苏天工集团的带领下,其他一些企业也纷纷效仿,到土耳其、加拿大、墨西哥等国家和香港、台湾地区设立新公司,努力把国际直销大网织好、织密,并取得了丰厚的市场回报。
“改造+提升” 促进企业技术升级
尽管五金工具产业总体发展形势不错,但该产业长期以来靠廉价用工、低价竞争、以量取胜等方式开展市场竞争,仍有不少企业满足于生产低端产品。丹阳农商行充分认识到低瑞五金工具产品市场竞争劣势的情况下,大力鼓励企业创新。
守住传统工具产品。丹阳农商银行优化信贷结构,大力支持出口创汇型、产品附加值高的企业,做牢、做实传统五金工具产品,主动退出和淘汰一批粗放型、松散型的五金工具生产企业,确保五金工具行业平稳发展。
培植科技型企业。一是满足企业差异化融资需求。丹阳农商银行立足于科技型企业生命周期的差异性,针对科技型企业创立、孵化、产业化、成熟等不同发展阶段融资需求,配套开发出“创业助力”、“成长助力”、“卓越助力”、“政策助力”四大金融产品。在“创业助力”模块,针对处于创业初期的科技型企业资产、经营规模小,融资需求小,成长价值高的特点,设计了小额信贷产品,如“富农通”“金领通”“助农贷”等。在“成长助力”模块,针对处于成长期的科技型企业本身抵质押物不足的特点,设计了创新信贷产品,涵盖了知识产权质押、股权融资、期权融资等方面。在“卓越助力”模块,针对处于成熟期的科技型企业因高速发展急需多元化金融服务的特点,设计了综合金融服务产品。在“政策助力”模块,设计了政策性融资产品,助推企业做大做强。二是建立信贷服务“绿色通道”。将信贷准入调查、信用等级评定、授信额度核定、贷款审批流程进行整合,变“部门银行”为“流程银行”,以满足科技型中小企业资金需求“短、频、快”的特点,在强化贷前调查的基础上,确保信贷投放时间“存量贷款不超过3天、新增贷款不超过7天、大额贷款不超过10天”。
扶持中小微企业壮大。一方面引导企业注重对市场需求变化的研究,推动其及时调优产品结构,对产品缺乏竞争力的企业采取限制性措施。丹阳市某合金工具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生产特种五金工具的小微企业,在丹阳农商银行100多万元贷款的支持下,利润一直平稳上升。另一方面引导企业注重生产装备、工艺、流程的更新优化,努力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生产效率。丹阳农商银行主动培养小微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树立“不比财富,比技术、比设备;不比规模,比产出、比效益”的意识。丹阳市某五金工具有限公司是家老企业,设备落后、生产效率低下, 2013年,丹阳农商银行向企业发放了200万元贷款,支持其购进了40多台全自动设备,以前一个工人只能操作一台机器,一个班下来生产1000支钻头,现在一个工人可以控制三台机器,一个班可以生产6000支钻头。经测算,企业购买机器的成本两年内就可以收回。
此外,丹阳农商银行还将小微企业客户划分为支持类、限制类、淘汰类,对生产工艺落后、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坚决采取退出措施,大力支持科技创新能力强、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采取“腾笼换鸟”的办法,确保小微企业支持面只能增加,不能减少。丹阳农商银行还发挥银行联系面广、信息灵通、管理人才集聚等优势,通过驻企服务、派员指导、顾问服务、引荐企业横向合作等方式,努力提升企业财务分析、市场预测及市场合作能力。
“创新+发展” 搭建企业腾飞桥梁
五金工具产业发展到今天,已经到了求新、求变的时候,应该走“高、精、尖”的发展新路,开发硬质合金刀具势在必行。丹阳农商行充分利用自身的信贷、信息、服务等优势,发挥支持五金工具产业的桥梁作用
发挥行业协会平台效应。丹阳农商行充分利用自身掌握的信息,建议政府整合五金工具行业协会,不断完善行业协会章程;督促五金工具行业协会每季度召开一次理事会、发一份简报,公布行业信息的发展走向;推动五金工具行业制定行业发展规划,不断推广新技术、推介新材料、开发新产品;同时,要求五金行业协会为企业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服务,为企业融资、担保等发挥桥梁作用。
开发中高瑞五金工具产品。丹阳农商行从2013年起,就授信3000多万元着力支持科技力量雄厚、研发能力较强的天工集团致力于中高瑞刀具的研发。天工集团这拔出5000万元科研专项经费,在组织市场营销人员开展市场需求调查的基础上,调集科研技术人员攻关,终于逐步生产出高瑞刀具,并形成批量生产,使五金工具产业焕发勃勃生机。
开发硬质合金刀具。响应市政府的号召,支持企业大力发展硬质合金刀具。江苏华昌集团在丹阳农商行的支持下,多年来一直利用自身科研团队,致力于硬质合金刀具的研发。在硬质合金刀具已经占刀具市场主导地位的背景下,该集团通过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合作,逐步掌握了新技术,已成长为全国第一家专业生产硬质合金锯片工具的企业。同时,还联合江苏华昌集团、五金行业协会,共同支持配套企业发展,形成刀具材料和涂层的加工产业链,逐步改善刀具加工条件,提高刀具设计水平。(黄玲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