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扬州农商银行:深耕普惠金融沃土 精准滴灌民营小微
更新时间:2025-07-31
一直以来,扬州农商银行深入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专注做小做散发展定位,坚持深耕服务实体小微,以务实举措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存贷款增幅连续四年位列全省农商行前10位,连续三年获得全系统劳动竞赛一等奖,连续两年荣获江苏省银行业“普惠之星”荣誉称号。
一、强化组织推动,构建高效协同作战体系
面对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短、小、频、急”的特点,着力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联动的组织推动机制,确保各类经营主体的融资需求得到快速响应、协同推进。
健全责任网格,层层压实任务。在总行层面推动成立由行领导挂帅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普惠金融部牵头,联动条线部门负责人、战队队长、支行联系人,形成“总行-条线-战队-支行”四级责任网格。制定专项工作方案,明确序时目标、走访要求和投放计划,确保各项政策要求穿透传导至基层一线。
创新竞赛机制,激发内生动力。推行“战队PK”竞赛模式,配套专项绩效资源,显著提升普惠贷款投放单价和考核得分权重,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今年一季度,27家支行超额任务完成率达90%以上,其中部分支行完成率超140%。设立“贷款营销达人奖”“增户扩面能手奖”等单项奖,客户经理月均普惠贷款投放超50户,新增贷款近4000万元,有效激发客户经理队伍的营销动能。
实施按期调度,强化过程管控。建立“周调度、旬跟踪、月复盘”的常态化推进机制,普惠金融部每周通报工作进展,高效会办梗阻问题,做到以周保旬、以旬保月、以月保季,确保目标达成。与科技部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联动探索数字营销管理工具的开发和应用,运用科技手段赋能业务经营。
二、深化走访服务,打通融资堵点“最后一公里”
将“大走访”作为坚守做小做散定位、精准触达客户、破解信息不对称的关键抓手,推动服务下沉、重心前移。
全员下沉网格,精准对接需求。构建涵盖总行班子成员、机关员工、支行人员的全员走访机制,严格推行集中走访及支行“半天常态化走访”要求。运用“点亮扬州”小程序,强化走访轨迹管理、成效复盘和需求挖掘。在走访中收集企业订单周期、货款账期、设备更新等经营信息,为后续定制服务方案奠定基础。在市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中,累计授信7143户、101.94亿元,位列全市金融机构第二。
数据赋能增效,前置授信服务。强化对“金民链”、社保、税务等外部数据的分析建模,依托线上运营中心动态生成预授信名单。创新推行“送额度上门”服务模式,客户经理携带预审批的授信方案现场对接,把“企业申贷”转变为“银行送贷”。2025年通过营销名单,带动贷款投放新增6.08亿元,覆盖民营企业628户。
主动关怀维护,化解周转难题。建立客户融资周期动态跟踪机制,对贷款到期、经营波动的企业提前3个月介入服务,通过“无还本续贷”等方案为企业纾困解难。2025年共为1948户民营小微企业办理无还本续贷,累计金额37.95亿元。
三、创新产品服务,精准匹配多元融资需求
立足区域产业特色和客群特点,构建“多样化产品+标准化服务”体系,持续推动产品创新与经营场景深度融合,不断提升金融服务精准性、适配性。
深化场景应用,优化线上服务。发挥“一当快贷”线上平台枢纽作用,为小微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信用评估与融资通道。针对收单商户,创新推出交易频次挂钩利率机制,高频商户可享年利率最低3.2%优惠,形成“多用码、享低息”正向激励。
构建产业链生态,提供综合服务。创新产业链“一户四授信”综合服务模式,为核心企业配套提供“主体授信+员工授信+供应链授信+创新项目授信”机制,推出企业员工消费信贷、上游应收账款融资、下游应付账款融资等信贷产品,满足产业链多层次金融需求。
政银协同发力,降低融资成本。积极落实地方政府扶持政策,创新特色金融产品“扬州市产业科创贷”,纳入市级普惠金融发展风险补偿基金支持范围,贷款额度最高可达3000万元,贷款利率上限为LPR+50BP,年化担保费率不超过0.5%,显著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优化“省农担”“苏农贷”等政银担产品流程,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王 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