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经营管理 / 规范管理 / 扬州农商银行:织密“家访网” 筑牢“家防线”
  • 扬州农商银行:织密“家访网” 筑牢“家防线”

    更新时间:2025-08-21

    查看详情

面对新形势下的合规挑战,扬州农商银行坚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将员工家访”作员工行为管理的坚实支点,构建精准识别、动态触发、多措并举、闭环管理员工行为管理新模式,为稳健发展构筑坚实家防线

、压实责任,网格联动健全家访组织保障体系

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是家访工作落地生根的关键。该行将家访工作与员工联保互保工作机制有机结合,形成高管垂范、层层负责的家访组织体系。

高管垂范,抓实对中层干部的家访工作。建立联保互保网格机制,结合高管分管条线、所在党支部、经营与管理战队划分等情况,由8位高管分别担任8个联保互保小组组长,组员为各支行行长及部室负责人。开展员工家访工作时,由各组长按照既定分组对自身组员进行家访,形成高管抓中层中层抓全员的严密责任网格,确保压力有效传导,关怀精准送达。

层层负责,确保责任主体明确,管理直达末梢。各支行、部室遵循谁的人谁负责原则,对在编在岗员工由支行行长负责本支行员工的家访工作,部室负责人负责本部室员工的家访工作。对于退养、退二线、长期病假等在编不在岗人员,综合考虑员工行为画像等因素分层分类实施管理,按管控难易程度依次由:在编关系所在支行、人力资源部、法律合规部、员工异常行为领导小组4个层级组织家访。

、多维触达,情感浸润拓展家访内涵新载体

破传统家访形式局限,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请进来”“走出去”相交织的立体沟通网络,深化情感联结与文化浸润。一是线上+线下双轨并行除常规电话、微信沟通及上门家访外,创新建立以支行、部室为单位的员工家属微信群,由支行、部室负责人群主,及时传递行内动态、合规提示、温馨关怀,打造指尖上的连心桥二是请进来凝聚共识定期举办员工家属座谈会,邀请家属走进总行,参观廉政警示教育馆、行史馆、党史馆。通过沉浸式体验,让家属直观感受金融工作的严肃性与农商行的文化底蕴,强化廉内助意识,筑牢家庭反腐堤坝。三是多类型文本约束。全员家访时,家访人员携带《致全行家属的慰问信》《员工家属监督告知书及回执》传递组织关怀。通过行内家访小程序上显示员工的相关情况,供家访人员在与员工家属交流时对信息进行核实,如员工负债及对外担保情况、涉诉情况等。对重点人员,增加更具提醒、更约束的《员工、单位、家属三方联保协议》,明确各方责任,构建风险联防联控共同体。

、精准画像,分管理构建差异化家访新机制

摒弃一刀切的粗放家访模式,依据员工画像“红橙黄绿”四色分类,对不同人员采取不同的家访形式。立体化的家访方式,突出了家访双向沟通、家庭与单位互动的作用打破了员工及员工家属对家访活动是年度例行、表面文章的刻板印象。聚焦重点,靶向发力将客户经理、支行行长、信贷审批等关键岗位人员,以及存在历史违规记录、被识别为十种人员的员工,作为重点人员”管理。对此类人员,家访方式明确要求每年至少一次上门家访遇突发问题或疑点必须上门家访核实,穿透表象洞察潜在风险;在家访频度上表现为高频多样,既有日常线上或电话的及时交流,也有带着表单上门对账的深度沟通。实施全覆盖、常态化的关怀式管理家访贯穿全年,覆盖全员,按季度分批次有序推进,灵活采用线上(微信、电话)与上门相结合的方式,传递组织关怀、了解思想动态、宣导合规文化,筑牢行为基础防线。

、动态触发,闭环管控打造家访+协同治理链

家访并非孤立环节,而是嵌入员工行为管理全流程的关键节点,该行将员工家访与检查紧密结合,形成动态响应的触发机制与协同治理闭环

问题导向,即时响应家访的核心原则是带着问题去。对于重点人员,一旦在日常监督、各类检查(征信排查、账户监测、涉诉核查、兼职经商排查等)或员工谈话中发现异常苗头或疑点问题,立即启动上门家访程序,实现风险信号的快速传导与核实处置。

信息反馈,促进共管对普通员工,家访成为信息通报与家庭助廉的重要桥梁。在时间安排上,全员家访一般在9-10月左右,即在5-8月开展的征信排查、经商办企业排查、涉诉排查等结果出炉后,分析检查发展的具体问题、具体人,以家访的形式主动向家属反馈员工的负债担保、经商涉诉等关键信息,变单向管理为单位-家庭双向共管,激发家庭监督内生动力。

工具赋能,痕迹管理依托合规系统中的家访小程序进行管理,在家访时实现交流问题表单化,同时显示员工负债等信息,原则上家访人应当双人家访,地点应为被家访对象家中,通过小程序定位后开展问题登记,家访过程中应拍照上传至小程序,确保工作规范、有据可查。(成以钊 刘园园)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江苏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06 jsnx.net 苏ICP备09016726号-3

苏公网安备32010502010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