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企业文化 / 艺林苑 / 散文:《二奶奶的纺纱凳》
  • 散文:《二奶奶的纺纱凳》

    更新时间:2018-06-13

    查看详情

二奶奶的那张纺纱凳,让我久久难以忘怀。梦中时常有记忆的“小蝌蚪”,在脑海中游来游去,浮现出二奶奶坐在凳子纺纱的形象。

我老家在南通。南通是黄道婆的故乡。二奶奶心灵手巧,她能从一根棉花条纺纱,到织成布,当是黄道婆的优秀女儿。二奶奶家四间小瓦房,离我爷爷家不到十华里地。儿时,每当学校放假,我最喜欢在老家住。二奶奶喜欢孩子,把我当亲孙女待。每次回老家,她总要留我在她家住上几天。记得一次吃中饭,我搬了一张短凳放到桌子旁,准备爬上凳子吃饭。二奶奶摸着我的头,用地道的启海土话急急地喊:“你咯呆小囡啊,快去搬长凳,这张是纺纱凳啊!”那张纺纱凳比吃饭坐的长凳短,约摸是长凳的五分之三长。有时我做作业、看书、画画,就坐着纺纱凳,倚着小方桌,真是幼驹配小鞍,恰到好处。放寒假,九里天冷得我直跺脚,二奶奶从热锅堂中扒出树柴火炭暖着烘缸,我坐在纺纱凳上,脚踩着烘缸,心里暖融融的,享受着小天使的待遇。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二奶奶家添置了几把靠背椅,以往坐着吃饭用的长条凳,已放到了小杂屋,唯独那张纺纱凳,还放在西厢房二奶奶床头边的马桶箱旁,凳面还是油光发亮的。之后几年里,二奶奶多半时间卧床静养。和二奶奶一起生活的堂叔、堂婶照应老人家无微不至。春日,搀她在门口晒晒太阳。夏天,扶她起床到堂屋,吹吹穿堂风。二奶奶年事已高,担心她坐不稳,叔婶端椅子给她坐,每每此时二奶奶总是摆摆手说:“勿要紧咯,我坐纺纱凳。”二奶奶坐在纺纱凳上稳当当的,与亲邻拉家常谈笑风生,笑容像朵菊花似的。

记得我刚结婚不久,二奶奶离世了。之后,我们去老家的次数少了许多。但每逢叔叔、姑姑、堂叔、堂姑家的小辈结婚、生子等大事,我们又聚集一堂,把酒言亲。我注意到,二奶奶的那张纺纱凳还在西厢房,凳面还是油光发亮的。父辈们聚餐其乐融融,酒过三巡后,他们总会情不自禁地说起二奶奶的故事。

原来,二奶奶的娘家是个大户人家,她小时候读了六年私塾,天资聪明,识文断字,写算皆通。但她从小更喜爱瞅大人纺纱、织布,并且上车学。十五岁时,二奶奶就掌握了放纱、浆纱、过车、经布、织布五道工序的操作技能。就说织布吧,左手推扣,右手拉梭,两脚交替踩板,开纵由梭,经纬相融,将纱成布。整个动作要求协调性很高,没有一定的悟性,没有恒心,不下苦功夫,是学不上的。二奶奶的婆婆也是个十里八乡有名的织女,她十八岁嫁到孙门,在纺纱凳上坐了60多年,二奶奶又伴她50多年。因此,它成了孙家一宝。

孙姓家人都说二奶奶的纺纱凳是孙门一宝,但我却觉得她更是一本书。读这本书,我有了一丁点的感悟:她记载了二奶奶婆媳两代人对纺织技能的挚爱和传承,她也告诉我:就劳动技艺和工作技能而言,只要你以心系之,学而思之,习而久之,还有学不会做不好的事吗?

(盐城农商银行 孙花)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江苏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06 jsnx.net 苏ICP备09016726号-3

苏公网安备32010502010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