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文:《感念父母恩》
更新时间:2018-06-13
我的母亲一直身体不大好,80年代为了我这个超生的闺女,东拼西凑了2500块钱缴了罚款,也因此日子更加窘迫,落下了一身病痛。后来还差点在一次大病中丢了性命。我们姐妹的成长无忧无虑,父母却一直为我们的生活和学费不辞辛苦地奔波。有几件事我一生都无法忘记。
上初中的时候,印象中只种蔬菜的自留地上,母亲居然种起了棉花,我还因为第一次摘棉花兴奋了好久。好多年后母亲才告诉我,当时她的身体情况非常不好,病情反复,她怕不能活到我和姐姐出嫁的那一天。总想着作为一个母亲还能给两个女儿留下什么呢?那就留一些棉花皮子作为出嫁时用的被子吧,于是她就开始种棉花,一种就是三四年,终于攒够了十床大被子。听了这些,我的喉咙哽住了,嘴上还打趣说,妈,你想的也太远了,再说过了十来年的棉絮也不太好了吧。母亲说,只要不把棉花皮子弹开,一瓣一瓣收纳在干燥阴凉处储藏好,过了十年再弹还是和新的一样,比市面上买的棉絮和丝绵要好很多……
我读高中那年,姐姐也考上了中专,从未经济宽松的家里,更加紧张了。父亲和我一起去学校报名,当父亲拿出报名费的一刹那,我的鼻子酸了,因为我看到一千多块钱的报名费中有一半是五元、十元的零钱,我知道这些都是父母辛辛苦苦存下来的血汗钱!当时我就告诉自己,一定要认真读书,绝不让父母失望。后来我考上了大学,姐姐也在学校每次都拿一等奖学金,让辛苦奔波的父母十分欣慰。
之后我们姐妹相继毕业,都找到了稳定的工作,家里的条件改善了很多。可是我因为在外地工作,平日很少回去,不知不觉中父母已经渐渐老去。母亲的听力一度下降得厉害,因为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已经转化为神经性耳鸣耳聋,四处寻医问药也无能为力,让我们姐妹懊悔不已。去年,姐姐带胃部不适的父亲去做一个胃部检查,直到父亲进入检查室姐姐才打电话告诉我。因为麻醉未退,父亲静静躺在手术台上,安详地睡着了,姐姐微信发来父亲的照片说:“妹妹,我从来没有这样近距离地细细端详父亲的脸庞,父爱伟大之感涌上心头,父亲老了,你看这两年他的脸上多了很多皱纹,两鬓全白了。父亲怕影响你工作,不让我提前告诉你让你来,说等待化验结果再决定。”看完这句话,我已经泪目。好在天意随人愿,最终检查结果是良性,我们都松了一口气。
身为女儿不能近前尽孝,已是我最无奈的遗憾,所以只要节假日或者周末双休,我们夫妻俩都尽可能带着女儿去看望父母。每次父母会做满桌子好吃的,总是怕我们吃得不够好。饭桌上他们只忙着照顾我们,却忘了自己。有次我跟老公说,以后我们回来尽量自己动手做饭,不让父母劳累。谁知母亲听到就反对:“谁说我们累啊,我们这是忙得高兴,你们不回来我们还不高兴呢。”父亲跟着说:“我们也知道你们忙,特别是两口子都在银行工作,更是不易,其实能有一份心我们就知足了。”
今年农历二月十三是母亲六十岁生日,她生性恬淡,不愿意操办,只同意一家人一起吃个饭。宴席上她很感慨:“当年那场病,医生说我活不过35岁的,你们看,到今年我都赚了25年了。30多年前的2500块钱罚款缴得多值啊,换来二子现在的一家三口,你们看现在一大家子多热闹啊!”在我们全家为她大声齐唱生日歌时,母亲笑得特别开心……
每当回忆起这些令人动容又温馨的往事,我就会在心里默默为父母祈福,这些也成为常回家看看的动力,带着女儿去感受她没有见过的恩情,去感受我们所能尽的孝心。闲暇之余,我偶尔会唱起我小的时候母亲把我抱在怀里时唱的歌谣,告诉女儿,外婆当年是怎样给妈妈唱的;我给五岁的女儿朗读朱自清的《背影》和巴金回忆母亲为供儿女读书而辛苦养蚕的散文《春蚕》。没有华丽辞藻,没有煽情表白,女儿却特别喜欢,一再让我反复朗读。我告诉她,当年她的外公和外婆也是这样养育妈妈和大姨的。
这不仅是生命的延续,更是爱的传承。
(紫金农商银行 戴文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