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企业文化 / 艺林苑 / 散文:《混迹江湖菜市场》
  • 散文:《混迹江湖菜市场》

    更新时间:2018-06-13

    查看详情

热爱菜市场一直是我羞于启齿的癖好。某一日看到香港蔡澜提及,每到一处,总喜欢逛逛当地的菜市场,不禁窃喜。仿若夜行得人壮胆一般,此等不登大雅之好,终于可以光天化日之下大声地说出来了。

然而,与才子关注民生的重点有异,菜市场对于我的吸引,则更多是直接来自于丰富食材本生的热辣香艳,以及经煎炒烹炸、五味调和的造化,食物摇身一变赐予的美妙滋味。

在家,有一两周未得下厨,我逛菜市场的心便已蠢蠢欲动。如若亲之将至,家人得归,则更是理直气壮,热情高涨。先一晚睡前必先思忖一番,明天买哪些菜,去哪个菜场。第二天清早即醒,懒觉自是不必睡了,被子一掀,头发一绑,脸一抹,赶紧换鞋下楼。临行,去哪个菜场,对我来说,却往往又犯起选择困难症来。城南批发市场地界大、品种全,但菜贩子多,外地菜多;海陵菜场、汇龙菜场本地菜农多,菜品新鲜水灵,但小如螺蛳壳道场,几分钟就能走一圈;工农桥北、台东小街菜市也不大,但是露天设点,沿街摆摊,倘若骑一小电驴,则可以随走随停,极目酒肆茶楼、车水马龙,颇具清明上河图的遗风。得了,干脆开汽车去多逛几处。出门向西,先往台东小街丁友干的肉铺去剁两根肋排,途经海陵菜场停下来买点韭菜、百页、香菇,再往汇龙菜场挑一尾鱼称二两虾,顺带经便民食品店捎一袋豆浆两根油条,回头走沿河小路到新民北路桥头停下买几根嫩玉米黍……一圈逛下来常常要一两小时,拎下车,大包小袋勒得手疼,尚且意犹未尽,乐此不疲。

出门在外,见缝插针,会会当地菜场也是我的心之神往。西行嘉峪关夜宿银川,清早凉风浸骨,裹条大方巾出宾馆,问询当地人,辗辗转转找到了就近的菜市场。西部初秋,早上六点半东方才鱼肚白,摊点大多还蒙着油布、塑料薄膜,仅一两个三蹦子在卸新鲜苞米。隔一二十分钟,卖馍馍、油饼、馕的食品店方才“哗啦”一声拉开卷帘门。这个时候,像得了令一般,卖李子杏子桃的,卖豆角茄子青椒的,卖萝卜青菜黄瓜的小贩陆续从四面八方赶进场,铺开蛇皮袋,倒出鲜货来。天色渐亮,于此起彼伏的吆喝声、讨价还价声中,我如鱼得水,心旷神怡,边啃玉米棒边瞎转悠,东看看西摸摸,走走停停,不大的菜场兜两三圈尚不知觉。临了,再打包些当地的苞米、土豆、油豆角以及杏子、李子、桃,乘飞机托运回千里之外的家。回去之后做个土豆南瓜油豆角焖排骨,给同样热爱美食的女儿尝尝鲜。

混迹菜市场久了,闻多了菜叶味鱼肉味,听多了吆喝声讲价声,也渐渐能分辨出西北东南菜市场的各色样子。银川的犷达,牛羊肉居多,绿叶蔬菜少,香料、瓜果品种格外丰富;黑河的豪阔,一个露天的菜市场占据东西南北两条街,并且早点、服装、日用品、鱼肉、蔬菜、水果样样俱全,在那里,我见识了才下树仿佛长着小翅膀的新榛子和小灯笼般的菇鸟儿;东台沿海的腥气,沿弶港十字路口一字排开白色泡沫箱,掀开来全是各色鱼、蟹等各色海味;无锡的隐于弄堂,光线昏暗,空气潮湿,鱼肉蔬菜倒码放得整齐,讨价还价也软声细语,梅雨时节,南瓜藤的嫩头儿也掐上市,水灵灵地待价而沽。

出没菜市场多了,略会辨别食材新鲜与否一二,做上美味菜式几道,却始终未学得上商贾的奇技淫巧,勾心斗角,滑如蛇鳝。常常买回的东西缺斤少两,或者价格高于旁人。无能如我,每每吃亏之后又自我解嘲自我安慰道:年纪轻的商贩精明,口舌如簧,伎俩多端,我斗不过他;年纪大的菜农可怜,赚俩小钱不容易,我不忍心杀他。

虽则无能,人生苦短,活着总要尽量有趣。吃亏也好,占便宜也罢,既然乐于其中,这菜市场,我还是要隔三差五地继续逛下去。

(东台农商银行 张明华)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江苏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06 jsnx.net 苏ICP备09016726号-3

苏公网安备32010502010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