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笔:《时间的光泽》
更新时间:2018-11-23
对历史博物馆有一种特别的情感。在这里,始终想要寻找一种美,所有文物都有的一种美。很多年前一次巧合,经过西安,半天的时间,丝毫没有犹豫,走进陕西历史博物馆。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陕博馆藏众多,且精美异常。
都说到西安不能不看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青铜器。早期的青铜器纹饰多为饕餮纹,呈现出一种神秘的狞厉之美,正是那个充满战争、屠杀、俘获时代的标准符号,具有一种肯定自身,保护社会,协上下、承天体的意义。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一书中说“青铜艺术狞厉美的本质正是客观历史前进的超人力量。它的神秘恐怖正只是与这种无可阻挡的巨大历史力量相结合,才成为美甚至是崇高的”。随着巫术宗教传统的退色,青铜饕餮也失其权威,逐渐理性化、世俗化,也可以看出人们的思想逐渐转变为重礼制而轻鬼神。青铜器上的纹饰更加多样化,出现了云雷纹、回纹、凤鸟纹等,线条也更加柔和,并且其作用从之前的祭祀用具向礼器演变。随后我又看见很多青铜器的内壁铸有铭文,多是记载一件事,或是阐述这件青铜器的铸造原因,这些铭文带着几千年前的印记留在青铜器上,便具有了岁月的美,这是青铜器所特有的。
在回来的时候路过书院门,那里也有几家卖青铜器工艺品的店铺,除了没有坑锈处理,青铜器的造型甚至内壁的铭文都一样,可看着就是差别很大。这些工艺品看起来很“轻”,我并不是说这些工艺品的重量轻,事实上我并没有去掂量它们,而博物馆里的那些看上去很“重”,是一种沉重、严肃的感觉。我想,也许造成这种差距的就是时间吧。这就像一个耄耋老人和一个青年的比较,相差最大的一定是他们的目光。所以说这样的差别即使一个普通人也可以看出来,这不涉及专业知识,这其实是人们内心对美的最直接的感受了。
回来的路上,我看着西安这座古城,它确实和那些迅速崛起的现代化大都市不一样,特别是西安的城墙脚下,虽然可能基础设施建设不如一些城市,但在城墙脚下走着,明显能感受到这座城的光泽,溜灰色的砖瓦,几株普通的老槐,那些门楼、旧墙、门墩、影壁乃至墙头草,都能予人一份怀旧的亲切。若是能勾起记忆中什么东西,或许,还会有轻微的伤感笼罩着你,很淡,恍若冬日的阳光,心底的反应却是很舒畅的。而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即使不分南北也不分中外,只要有历史的沧桑陈旧之相,蕴涵其中的岁月记忆便会流露出来,与你产生亲切的沟通,也许这就是这座城的美之所在。
这便是源于时间的美,一种大美,不仅文物有,人会有,城市也会有,万物都有可能会有,也许时间它本身也有。那么我最大的收获,应该就是发现并感受到了这种美。
(海安农商银行 吕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