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企业文化 / 艺林苑 / 随笔:读《都市速写簿》有感
  • 随笔:读《都市速写簿》有感

    更新时间:2018-11-23

    查看详情

前些日子,友人向我推荐了一本书,名字叫《都市速写簿》,作者是台湾著名摄影家阮义忠。我原本对摄影画册类的书并不感兴趣,友人却一再坚持,要我先看看,看了再说。这一看,就停不下来了。

1975年到1988年,是台湾走向开放、社会力爆发的年代。整个社会都在急剧的变动中,高楼盖入农田,工厂挤进民宅之间,与经济上升同时而来的,还有严重的交通堵塞与空气污染。人心因物欲而躁动,人们在放纵感官的同时,心灵的空虚也一一显现。

阮义忠从小在台湾乡村长大,成年以后,进入台北工作生活。他以敏锐的摄影触感与深切的社会关怀,记录下了那个风起云涌的八十年代。书中,八十张照片及其背后文字,展现了一个时代的开始与结束,台湾完成了它的蜕变,阮义忠也在摄影中反躬自省,发现了他的安身立命之所在。

在这本书里,我们可以看到八十年代台北的城市风貌和台北人的生活状态——台北迸发着物质与文化冲击下的活力,也存在着城市发展过程中的迷茫和遐思。这些照片背后,记录着的,不仅仅是台北几十年的城市发展和变迁,同时还记录着青年时期阮义忠来台北奋斗到中年在台北立足的心路历程。通过照片,阮义忠审视自己,诉说着自己思想和心灵的变化。

这确实是一本好书。法国雕塑家罗丹曾经说过,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我们的身边,一花一草一木都记录着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故事。岁月流转,浮华落尽,泛黄的旧影褪不去曾经的温馨和美好。时光雕刻着的,是这座城市留给我们的酸甜苦辣。那些被铭记的滋味,最终落在了内心深处,化作微笑一抹,成为我们和这座城市密不可分的联系。

一瞬间就是这辈子的唯一,耳目所及之处都应好好珍惜。翻看他的作品,你会很轻易地被他打动:人与人之间的互信互助,人对土地的依赖感恩,还有人对天的敬畏、对物的珍惜,这些人性的美好都被他留在了镜头里。

在他看来,能拍照的智能手机算不上是一个可以代替相机的好工具。在一次节目中,有人问阮义忠如何看待现在的手机文化,阮义忠回答得很直接:可惜。怎么理解这两个字?他说,手机由于太方便,已经变成了一个无法脱离的东西,一个人如果丢了手机甚至都不知道该怎么跟外界沟通,“跟手机不是对话,那是下意识,无所适从,不晓得下一步我要做什么、下一句话我要讲什么的人才会做的动作。可是没办法,集体地在茫然,所以蛮可惜的。”热闹之时,贵在冷静,自此便对阮义忠又添了几分敬服。

(海门农商银行 施红艳)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江苏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06 jsnx.net 苏ICP备09016726号-3

苏公网安备32010502010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