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企业文化 / 艺林苑 / 随笔:《一朵苔花献祖国》
  • 随笔:《一朵苔花献祖国》

    更新时间:2019-09-05

    查看详情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初夏的夜晚,听着央视三频道播出的这首由李谷一原唱的歌,我思绪如潮,彻夜难眠。在迎接祖国诞辰七十周年的日子里,我心中所思所想通过敲击键盘,跃然纸上。

我的故乡在苏北里下河地区的建湖县。儿时听爷爷常说:“旧社会,除了战乱外,因地势低洼,家乡十年有九年涝,多数人吃不饱穿不暖。”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兴修水利、改造水网,变成了鱼米之乡。奶奶则说:“国家是全国人民的家,有国才有家。”

我的父母亲也讲不出顾炎武“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之类的话语,但类似“好好学习文化,长大了报效国家”这些朴实的话语,我却铭记在心。因此,每当学校升国旗仪式,我会神情专注地仰望鲜红的五星红旗,觉得格外的庄严和自豪。

幸福成长的时光从来不会漫长。1994年1月,我中专毕业后,投身服务经济的农经战线。一个19岁刚走出校门的姑娘,走上了工作岗位,供职的单位是地处近郊的龙冈镇农村信用合作社。龙冈是个大镇,百业兴盛,景色优美。春来,桃花十里,梨树缀雪。秋至,果园飘香,人欢鱼跃。短训后,我被分配担任储蓄员。上世纪90年代中叶,计算机使用也刚起步,由于乡镇时常断电,我们办理业务常常是算盘、计算机并用。珠算,小学我学过,但打得很慢,看到身边的叔叔、阿姨们算盘打得噼里啪啦响,我羡慕不已。多少个夜晚,我挑灯夜战,练习速算,很快也达到了眼心指同步,算盘声变成了“小鞭声”。

计算机运用,在校时只作为一般性涉猎的公共课,而金融行业当时逐步走向电算化。为了补这条“短腿”,我报名参加外单位计算机培训,晚上赶去听课。工作之余上机操作,反复体会,较快地学会了文字录入、表格制作等技能。当年银行系统已开始使用银行专用财务软件系统,数十里外的一个信用社举办电算短训班,主任派我前去参训。尽管听课像是吃“压缩饼干”,一时难以吸收消化,但很“耐饿”。回去后,翻翻笔记本,上机练习体会,终于掌握了要领。

1996年,我调到联社营业部担任柜员,负责对公业务,从事转账、汇兑、托收存付。我严守规章,热心服务,做到了无差错、零投诉。此后,我又担任客户经理(内勤),承担辖内400多家企业贷款申请材料、审批流程、抵押手续等文字材料和表格的录入、制作、传递、报送等工作。白天忙不完,晚上回家扒口饭,再到单位加班,经我手整理归集的纸质文档码起来,可以说是“材料等身”。

我参加工作25年,在基层担任柜员14年。廿余春秋献青春,平凡人生显丹心。栉风沐雨数十载,我心中酸甜苦辣,数味杂陈。有学习技能取得长进的欢愉,也有热忱服务仍不被客户理解的委屈;有为客户办理贷款企业迅速发展的喜悦,也有年幼的女儿发烧不能在家呵护的亏欠;有披红戴花登台领奖的荣耀,也有年迈的母亲住院不能陪护照应的愧疚……成长道路上我做了我认为应该做的事,而上级领导给了我诸多的荣誉,连续三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获得系统内“十佳青年”“巾帼标兵”等称号。1997年,我面向火红的党旗,庄严地举起了右手。

新中国诞生后,祖国综合国力日臻强盛,人民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既需要顶尖人才的支撑,也需要普通劳动者作铺垫和奉献。作为金融“银林”中的一棵小树,我要尽职尽责,效力国家,服务“三农”。

非常喜欢清代诗人袁枚的五言诗《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我虽只是农金战线的普通一兵,神州大地上一朵小小的苔花,但为了装点祖国的大好河山,我也要绽放吐艳!

(盐城农商银行 周俭)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江苏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06 jsnx.net 苏ICP备09016726号-3

苏公网安备32010502010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