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企业文化 / 艺林苑 / 散文:《老家》
  • 散文:《老家》

    更新时间:2021-12-02

    查看详情

俗话说,十月萝卜小人参。饭桌当中位置,一大盆刚出锅的萝卜烧肉炖粉条蒸腾着热气,阵阵肉香馋得人直咽口水,一家人围坐着,大快朵颐,萝卜鲜嫩可口,粉条筋道爽滑,连带着肉都吃下去不少。老妈笑得咧开了嘴,刚要开口,被我打断,我学着她平日的口吻,道:“怎么样,还是自家地里种出来的萝卜味道正吧,自家漏出来的粉条,也比外面卖的有嚼劲吧。你们爷俩儿,平时都劝我少回老家,别种这种那的,吃的时候比谁都香!”老妈噗嗤一笑,佯装要用筷子敲我的头,“话都被你这丫头说了!”

老家,老家,老妈每天都要叨叨好几遍,要回老家撒菜种、要回老家收玉米……总放不下门口那块菜园和几分小零地。

老家离城区说远不远,说近不近,骑电瓶车单程要二十来分钟,只要不刮风下雨,老妈下班后总要回老家转一圈,薅薅地里的杂草,查看查看瓜苗的长势,用收下来的农作物做豆腐、漏粉条、机稀饭面,总有忙不完的农活、做不完的事。夏季白天长还好,秋分过后,天黑得愈发早,外环路上大货车来来往往,总是不安全,因此,我和老爸没少劝她,效果全无,只能在得空的时候帮着忙活。

老家的菜园,是主要作业地。清明过后,老妈便开始规划起来。菜园最南边,两颗意杨树遮挡了不少阳光,树荫底下就种些生命力蓬勃的,撒上一排香菜种、三四行韭菜种,埋几行蒜头。移步过来,光线好了不少,东边是青椒、西红柿,平日吃的不多,略种两三行即可,蚕豆、毛豆、萝卜费地方,中间一大块都留给了它们,西边则撒上青菜种,最外沿再补一溜儿苋菜。而再往北,就是整块菜园的黄金地段,无遮无挡,阳光充足,得风得雨,当然要种上最常吃的长豆角和四季豆,行间距要留得足些,待长出藤后,才好搭架子。当然老妈也不忘在这里点上五六行花生种,这是老爸最爱的下酒菜。整个园子,老爸就数对他的宝贝花生最上心,亲自用塑料薄膜蒙好,隔三差五回来看看有没有发芽,如果发芽了,就要把塑料膜戳破,好让花生苗伸展开茎叶。沿着菜园入口的篱笆桩,老妈会在里侧栽上一圈葱,外面撒上几粒南瓜种。老家大门两边各修了个小花坛,种了两株冬青,春天了,老妈也会把花坛打理打理,撒些茶豆、丝瓜、葫芦种子,而围墙就是它们向上生长最好的依附。

因着老妈的勤劳,我们家一年四季总有新鲜无污染的时令蔬菜吃。那些蔬菜瓜果经过精心培育,长势喜人,结了一茬又一茬,邻里或是过路人看到了,也会摘一些,老妈也从不在意。有时下班早了,就回老家将地里的豆角、韭菜、青菜、葫芦、丝瓜、南瓜装上满满一蛇皮袋,再包些韭菜盒子,烙些馅饼,给几个舅舅或姑姑、姨家送去。虽然累,但做起这些来,老妈总是乐在其中,看地里丰收,看家人吃得开心,她就无比开怀、无比满足。

后来,我渐渐明白,老家于老妈而言,代表着前半生的生活方式。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那段艰辛忙碌的日子,终究在漫漫时光中酿成了一种割舍不下的情怀。

(泗阳农商银行  郑丽娟)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江苏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06 jsnx.net 苏ICP备09016726号-3

苏公网安备32010502010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