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企业文化 / 艺林苑 / 散文:《延伸的柜台》
  • 散文:《延伸的柜台》

    更新时间:2025-07-03

    查看详情

每当营业厅的卷帘门哗啦啦升起,STM机屏幕上的数字便开始跳跃。这让我想起父亲那杆磨得发亮的铜秤——无论是称量稻谷还是计算利息,都需要同样的耐心与诚意。作为民丰农商银行的一员,我深知普惠金融的根,既扎在总行的战略规划里,更深深埋进田间地头的泥土中。

曾几何时,我也曾被科技浪潮冲击得手足无措。直到遇见颤巍巍举着智能手机的王阿婆,屏幕上的图标在她眼里像捉不住的萤火虫。我们立刻行动:把反诈知识改编成顺口溜印在日历上,手绘STM机操作流程图挂在村口,甚至借公益活动吸引老人们聚在营业厅学手机银行。当看到他们终于能自己查询养老金时绽放的笑容,我突然明白:科技的温度,就藏在老人们学会点击“确认”键时发亮的眼神里。

民丰农商银行力推的“整村授信”工作,在埠子镇陈老板那里有了具体的模样。他至今珍藏着十四年前的5万元贷款单据,泛黄的纸页上还留着当年的印记。如今他轻点手机,50万元信贷额度即刻到账,新扩建的猪舍里满是欢腾的猪崽。“从前要跑三天的手续,现在三分钟就办好。”他粗糙的手掌摩挲着手机,仿佛触摸着时光的年轮。

有人问我们和其他银行有什么不同?或许就藏在这些细节里:帮李婶代缴医保时顺手修好她孙子的遥控车,给商户送对账单时捎带自家腌的咸菜。日积月累,我们成了街坊的“金融管家”——张家的果园要防虫害,刘家的民宿要搞促销,连新媳妇选窗帘都会来征求意见。当村头大喇叭用方言播报“富民创业贷”政策时,我忽然懂得:所谓“服务下沉”,不过是把晦涩的专业术语,换成邻里闲话般的家常叮咛。

最近查看“掌心厅”后台,发现晚间十点左右是贷款申请的高峰期。这些数据背后,是菜贩老周披星出发前申请的周转金,是绣娘春梅赶制嫁衣时提交的原料款。柜台角落那盆绿萝不知何时爬上了STM机,嫩绿的藤蔓与金属机身依偎生长——像极了我们正在经历的转变:当金融服务真正融入生活,冷冰冰的机器也能传递温暖。

傍晚交接班时,夕阳把我们的影子投在营业厅的玻璃门上。那些被STM机打印出来的凭证,记录着老农第一次视频面签时紧张搓手的模样,留守少年收到助学贷款通知时蹦起的身影。这些细碎的片段,正拼凑成普惠金融最真实的图景:它不是报表上的数字,而是千家万户屋檐下的灯火;不是会议室里的蓝图,而是三代农信人用脚步丈量出来的田埂。

民丰农商银行的助农故事,写在陈老板猪舍扩建的砖瓦里,印在王阿婆终于学会使用的手机银行界面上,更刻在我们日复一日“把小事做透,把实事做暖”的坚守中。这方三尺柜台让我懂得:普惠金融的终极意义,是让每个普通人都能体面地接住时代递来的机遇。(民丰农商银行 孙子翔)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江苏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06 jsnx.net 苏ICP备09016726号-3

苏公网安备32010502010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