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笔:《以“颠覆者” 姿态重塑银行品牌精神》
更新时间:2025-08-13
近期,研读了一篇《人物》,主人公何猷龙的故事令人印象深刻,其本质上是一场“打破规则”的精彩叙事。当澳门还被传统博彩业主导时,他凭借《水舞间》、摩珀斯酒店和亲子乐园,将这座城市推向“多元体验”的新高度。这种颠覆性思维,正是当下银行品牌亟须汲取的精神力量——在固化的行业逻辑中,探寻“非对称竞争”的关键支点。
从“功能服务”迈向“情感共鸣”
何猷龙的成功,源于他敏锐洞察到游客对澳门的潜在需求:人们不仅需要赌场,更渴望获得艺术的震撼、家庭欢乐的治愈。同理,银行若仅仅停留在“转账”“理财”等工具层面,终将在数字化浪潮中价值被稀释。我们不妨借鉴他的思路,比如将冷冰冰的“贷款服务”转化为“创业者梦想启动器”,通过真实用户故事传递金融的温暖;或者像新濠影汇打造 “亲子秘密” 那样,在家庭财富管理中设计情感触点,如子女教育金计划中的成长纪念功能。
危机中的“反周期投资”勇气
金融危机时,全澳门停工,唯独何猷龙坚持斥资20 亿打造《水舞间》。这种逆势布局的胆识,恰恰是银行实现差异化竞争的关键所在。比如,当小微面临市场收缩困境时,我们加力推进小微业务——以数据风控为基础,对潜力行业主动授信,将风险转化为品牌忠诚度的积累。何猷龙说:“低谷期播种,复苏时收割”,我们的小微品牌亦应如此。
用“极致体验”重构用户认知
何猷龙不惜重金邀请扎哈・哈迪德、马丁・斯科塞斯等顶尖创作者,只为让用户发出由衷的“WOW” 惊叹。银行同样需要打造这样的“标志性体验”。例如,将线下网点改造为“撸猫馆”“便民服务点”,让客户在感受宠物温暖情感、体验便民服务的同时,自然融入资产配置的交流;或者借鉴《水舞间》的“唯一性”,在客户成长体系中推出碳积分权益,让环保行为成为可炫耀的“社交积分”。
银行品牌的“新澳门时刻”
何猷龙用26年时间证明,颠覆者从不依赖历史红利,而是主动创造需求。对于银行而言,当“利率”“费率”已成为竞争红海,真正的战场在于成为用户人生阶段的“共谋者”——如同何猷龙为女儿设计乐园一般,银行需要积极洞察储户的隐性期待,或许是年轻人第一笔投资的仪式感,或是退休规划的从容诗意。唯有将金融产品转化为“值得讲述的故事”,“美好伙伴 共赴未来”银行的品牌理念才能真正超越周期,深入人心。(江南农商银行 徐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