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企业文化 / 艺林苑 / 儿时的年
  • 儿时的年

    更新时间:2016-04-20 作者: 佚名

    查看详情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小孩小孩你别哭,过了腊八就宰猪……小时候,我就是童谣里的那个小孩,从春天田野里长出一片新绿,就开始期盼盛夏早点到来,秋收快点过去,期盼雪花飞舞的冬天,那时候离年就近了。

每年喝完那香喷喷的腊八粥,村里家家户户就开始办理年货,姑娘们结伴而行,去镇上赶集,买来布料赶制过年的新衣服,把自己打扮得体体面面。我们一天天掰着小手指头计算着,终于盼到小年了!大人们开始打扫房子,把一年积下来的灰尘除去,糊窗棂,贴年画,屋子里顿时亮亮堂堂。

紧接着,父母便开始准备过年的食物了。在我儿时的记忆里,那是一个浩大的工程。第一天蒸馒头,几大锅又白又圆的大馒头。第二天,蒸发糕,玉米面和红枣做成,放上糖精,甜甜的。第三天蒸年糕,黏米面放上红豆和枣,切成一块一块的。接连几天满屋子都飘着热腾腾的香味,这些东西平时是少见的。

父亲的任务是办置年货。猪肉是要挑肥的,再买上两条大鲫鱼。其次是水果,苹果、柿子是必须的。父亲买的糖果和点心会藏得严严实实的,生怕还没过年就被我吃光了。还有就是鞭炮和红纸,我们村里的对联是小学语文老师写的,潇潇洒洒挥笔成文,满村的人都崇拜他。

村里有个说法,三十清早谁家能放响第一挂鞭,来年家里日子会红红火火。所以,每到大年三十夜里十二点的时候,鞭炮声就会准时响起,谁家也不落后,一直持续到天亮。

除夕夜,家家户户包饺子。我家会包一个肉丸,吃一口满嘴流油。奶奶会偷偷把一毛钱的硬币放在饺子里做上记号,谁吃着谁有福。

到了大年初一,我们会三五成群挨家挨户去拜年。人们穿上新衣服脸上个个带着笑,嘴里说着吉祥话,小孩们跑着玩着,整个村子都热闹起来了。

小时候,过年的气氛能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就是在这样热闹的气氛中,我一年一年地长大,但儿时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现在过年,我虽然每天都在上班,但依然期待,期待喜庆、期待祥和。(如东农商银行 符爱萍)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江苏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06 jsnx.net 苏ICP备09016726号-3

苏公网安备32010502010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