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企业文化 / 艺林苑 / 散文:《父亲的 “压岁钱”》
  • 散文:《父亲的 “压岁钱”》

    更新时间:2017-02-16 作者: 佚名

    查看详情

记得40多年前的小时候,最开心的事、最盼望的事就是父亲在除夕之夜给我们姊妹四人发“压岁钱”。每年的除夕之夜团圆饭吃过后,老爸就把我们叫到他跟前,小心翼翼地从他的那只旧了不能再旧的钱包里掏出一沓新的人民币,然后从年龄大小开始给我们分起了“压岁钱”,老大5元、老二3元、老三2元、老四1元。就是现在这个时代很不起眼的5元“压岁钱”,够我上学后的一个月零花钱。在分完“压岁钱”后,父亲还给我讲起了关于“压岁钱”由来的故事。

父亲说,最早的“压岁钱”出现于汉代,又叫“压胜钱”,并不在市面上流通,而是铸成钱币形式的玩赏物,有避邪的功能。钱币正面一般铸有“万岁千秋”、“去殃除凶”等吉祥话和龙凤、龟蛇、双鱼等吉祥图案。

关于“压岁钱”,还有一个故事。传说古代有一个叫“祟”的小妖,黑身白手,他每年年三十夜里出来,专门摸睡熟的小孩的脑门。小孩被摸过后就会发高烧说梦话,退烧后也就变成痴呆疯癫的傻子了。人们怕祟来伤害孩子,整夜点灯不睡,就叫“守祟”。

据说嘉兴府有一户姓管的人家,夫妻老年得子,十分珍爱。在年三十晚上,为防止“祟”来侵扰,一直逗孩子玩,小孩用红纸包了八枚铜钱,包了又拆,拆了又包,睡下以后,包着的八枚铜钱就放在枕边。半夜里,一阵阴风吹过,黑矮的小人正要用他的白手摸孩子的头,突然孩子枕边迸出一道金光,祟尖叫着逃跑了。于是这件事传扬开来,大家纷纷效仿,在大年夜用红纸包上钱给孩子,祟就不敢再来侵扰了。因而人们把这种钱叫“压祟钱”,“祟”与“岁”发音相同,日久天长,就被称为“压岁钱”了。

父亲给我们发“压岁钱”,一直发到我自己做爷爷,我才不让他再发了。记得我参加工作时,父亲经常教我勤俭持家,每年将 “压岁钱”在第二天大年初一就存到银行里,一是表示年年有余,二是“开门见财”。

自从我爱好新闻写作后,我刚出“道”后所谓的一篇大作,也是关于“压岁钱”的。那时我在乡下信用社工作,担任储蓄记账员,除夕前几天,我们柜台上忙得不亦乐乎,那时候没有点钞机。我用手点钞票,由于是用海绵缸沾水,晚上下班回家的时候,发现手上竟然烂了脱了一层层嫩皮。我在办理业务的时候,了解客户年前存钱的用途时,有的客户笑呵呵地说:“我们是在为土地留足‘压岁钱’ ”。当时,我对这种说法也不懂什么意思,土地也有“压岁钱”,回来就请教父亲,父亲笑眯眯地说:“给土地留足‘压岁钱’就是把钱存起来,用于来年的春耕生产。”顿时,我才恍然大悟。就这样,我的写作灵感上来了,我的一篇《洋马农民给土地留足“压岁钱” 》的稿子,还先后上了《中国城乡金融报》和《新华日报》、《盐阜大众报》。

其实压岁钱不在于数量多少,而是图个吉利喜庆,更代表着父母亲对我们儿女的希望和祝福。现在,父亲给我们发“压岁钱”,这不仅代表着家的温馨,更是父亲健康硬朗的象征。

现在,我们做儿女的是多么希望,父母亲每年在除夕之夜都能领到我们发的“压岁钱”,让我们尽上自己的一份孝心,他们每年能领到我们儿孙的“压岁钱”,就是我们做儿女的回报和感恩。

前几天,我和老爸聊天的时候说:“老爸,您现在也赶起了时髦,玩起了微信红包,今年我们给您来个微信红包‘压岁钱’怎么样?”“好啊!到了除夕之夜,我和你老妈一边看春晚,一边等你们的‘压岁钱’红包哦!”看到老爸脸上满意的笑容,我的心里甜丝丝、乐呵呵的!我的上幼儿园的孙子听到我们的对话后,双手一合朝老太爷说道:“恭喜发财,红包拿来!”父亲开心极了!脸上笑开了花,一把抱起我的小孙子:“放心!宝贝,老太爷为你的‘压岁钱’,早就准备好了哦!”顿时,我老妈和妻子以及儿子、儿媳妇笑声一片。

(射阳农商银行 张建忠)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江苏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06 jsnx.net 苏ICP备09016726号-3

苏公网安备32010502010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