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都农商银行:“三个聚焦” 筑牢乡村振兴“压舱石”
更新时间:2022-11-28
作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金融主力军,江都农商银行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坚守为农初心、专注主责主业,将党史学习教育与全行业务发展、助力地方经济有机融合,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做强金融支撑、注入持久动能。至10月末,全行各项贷款余额320.41亿元,比年初新增42.98亿元。其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31.29亿元,比年初新增35.64亿元;制造业贷款余额98.96亿元,比年初新增8.89亿元。
聚焦党史学习教育,构建事业发展“主引擎”
一是夯实党建根基,筑牢高质量发展坚强堡垒。作为江都区基层党组织最多、党员人数最多的金融机构,江都农商银行始终把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贯穿改革发展的全过程,把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渗透到各项业务工作之中,以“党建+金融”引领全行高质量发展之路。
二是坚持党建领航,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江都农商银行党委成立领导小组,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牢牢把握目标要求,做好部署安排。该行制定党史学习教育方案和学习计划,组织系统学习、加强督导检查,凝聚起党员干部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共识。不断创新形式,以“自主+集中”“线上+线下”“原文诵读+专题研讨”等多种方式,掀起学习热潮。领导班子成员充分发挥表率作用,带头学好、学懂、学深,推动形成一级带一级、层层抓学习的良好学习氛围。
三是赓续红色血脉,专题教育凝聚强大战斗力量。江都农商银行指导全行19个支部切实用好邵伯保卫战烈士陵园、郭村战斗指挥部旧址、大桥革命纪念馆等红色资源,通过实地参观、互动体验等方式开展实景教学,将红色资源教育融入党史学习教育全过程。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充分激发了全行员工的干事创业热情,锻造出了一支立足本职、甘于奉献、作风过硬的金融队伍,带动了全行各项业务发展。
聚焦服务乡村振兴,深耕普惠金融“责任田”
一是双网融合,践行金融为民初心。江都农商银行党委与江都区农业农村局党委开展结对共建,派驻13支金融服务队、100多名客户经理进驻各建制镇,让金融人进“治理网格”,并引进江都区政府1178名网格员进入金融网格,将“金融网格”与“治理网格”深度融合。同时,该行充分发扬“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的背包银行精神,对全区6200户企业、3.69万户个体工商户、2511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深度走访,把为民情怀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是结对共建,扛起金融利民担当。作为扬州市乡村振兴工程的试点单位,该行小纪支行党支部与小纪镇党委开展结对共建,将现有的党群服务中心与智能网点、轻型网点相融合,打造“五位一体”的“一心”驿站,并在小纪镇磨子社区、蒲塘村、纪西村等设立综合金融服务中心,让金融便民服务真正实现“最多跑一次”,促进党建工作与经营发展双向融合、双向提升。
三是整村授信,彰显金融惠民底色。江都农商银行扎实推进“整村授信”,加大农户小额普惠信用贷款推广力度,不断提升普惠金融的获得率、便利性和覆盖面。目前,该行已完成对13个乡镇、263个行政村的整村授信,完成率91.64%。今年以来,该行累计授信13.71万户,授信金额168.93亿元,农户用信户数2.45万户,用信金额100.73亿元。
聚焦助企纾困解难,筑牢服务实体“主阵地”
一是精准对接融资需求。江都农商银行持续开展“一季一主题”的走访营销活动,精准对接企业融资需求,逐步构建“管理全覆盖、客户全触及、需求全对接、服务全方位、普惠全落地”的网格化营销模式。
二是积极落实纾困政策。出台“抗疫纾困”金融保障十项举措,特设20亿元专项信贷计划,以优惠利率提供贷款支持,不断提升企业信贷的便利度和获得感。为减轻市场主体面临的疫情冲击和自身经营双重压力,该行主动为企业减费让利。今年以来,该行已为253户企业实行展期、延期、无还本转续贷6.42亿元,让到期贷款“应转尽转”“应延尽延”。
三是持续创新金融产品。为着力解决企业线下融资慢、融资难问题,江都农商银行充分利用“政税银”平台,将定向贷款、“龙川E贷”等产品搬至线上,让企业通过线上快速申贷。今年以来,该行持续加大产品创新力度,针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自主研发了“首贷通”“小微贷”“苏科贷”等系列贷款产品30余种,构建了覆盖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的贷款产品体系。
(刘颖、洪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