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沛县农商银行:突出资金投向重点 加快有效信贷投放
更新时间:2016-11-01 作者: 佚名
今年以来,沛县农商银行充分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深入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新理念,始终坚持“围绕县域、扎根三农、拓展社区、培植小微”的市场定位不动摇,着力提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支农服务供给能力和供给效率,满足“三农”和企业不断增长的需求,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沛县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
对接“去产能”,推动信贷结构调整。该行坚持“有保有压、有进有退”信贷政策,实施“有进、有退”投向战略,进一步加大对“三农”、小微、高新技术企业、新兴产业及民生行业的支持力度;强化“两高一剩”风险排查。积极推行两证齐全、权属清晰、价值足值的抵质押贷款。截至9月底,该行抵质押贷款余额29.43亿元,占比38.14%,较年初增加1.35个百分点。积极拓展票据贴现业务,不断提高中间业务发展水平和层次。截至9月底,贴现余额8.46亿元,较年增加3.7亿元。
对接“去库存”,寻找富余资金出路。该行积极研判市场,客观分析风险状况,及时调整资金运营业务发展方向,灵活选择时机、合理遴选品种,持续加大资金营运力度,提升资金营运效率。为创造新的收入途径,该行积极将富余资金营运和拓展中间业务作为创收的又一抓手来抓,积极向富余资金要效益,制定了代理理财业务考核办法、资金拆借业务管理办法等,金融市场部配备三名专职工作人员负责营运工作,1-9月份新增25个交易对手,实现30家授信,截至9月末,累计买入债券57.61亿元,卖出债券56.22亿元。资金营运总收入7600万元,占全行总收入的20.04%,较去年同期增加1700万元,实现转贴现利息收入1500万元,联投业务规模达到3.8亿元,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资金营运效益。
对接“去杠杆”,拓宽企业融资渠道。该行紧跟市场经济热点和地方特点,围绕民生项目,发放贷款7000万元支持新人民医院等民生项目建设。新拓展徐州中江集团有限公司棚户区改造银团贷款项目,计划投放6500万元。积极围绕生态化工、低碳冶金、绿色食品等支柱产业,精密铸造、精工纺织、绿色煤电等传统产业,光电光伏、装备制造、生物技术和新医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以及县政府重点扩建等项目,有序增加信贷投放,尤其是对政府引进的重点企业,建立经济档案,制定金融服务方案,在授信额度、利率、期限上给予倾斜,加大支持力度,帮助企业扩大生产规模。
对接“降成本”,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该行认真执行“不抽贷、不断贷、不压贷”政策,主动适应降成本的市场要求,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市场前景较好、暂时经营困难的企业客户坚决不抽贷、不断贷、不压贷。及时为贷款客户降低贷款利率,减少费用,采取展期、借新还旧、重定期限等方式进行续贷,降低贷款户成本。针对企业经营困难、种养大户因行业风险而经营困难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降低贷款利率,与企业共同坚守,度过难关。该行还根据客户实际需求,量身定制服务,推行信贷员驻村制度,提供贵宾式信贷服务,加强贷后检查管理,有效监督贷户合理运用资金,帮助贷户改善管理,提高贷款户的资金使用效益,降低融资成本,推进合作双赢。
对接“补短板”,提升精细化管贷水平。该行不断创新经营理念、激活经营机制,精准发力,有的放矢,全面提升精细化管贷水平。设产品,精准开发。先后开发了“兴农贷”、妇女创业贷、康居快易贷、幸福爱车贷、小微新易贷、惠农新易贷、金领易贷通、精英新易贷、手机自助贷、扶贫贷款产品,截至9月末,各项贷款余额贷85.63亿元,较年初增加9.34亿元。推模式,精准施策。大力推行循环还款模式,积极推行“循环贷”,解决客户资金续贷问题。大力推行电子档案模式。年初,全面应用信贷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将电子科技引入到信贷档案管理,实现无纸化集中审批,极大提高了办贷管贷效率。建机制,精准高效。建立灵活的“激励考核”机制。将绩效工资向农户贷款倾斜,激发信贷人员营销农户贷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高效的贷款审批机制。实行信贷差别化管理,逐步建立独立审批人制度,适度放宽贷款权限,切实提高贷款审批效率。
(吕尊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