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灌云农商银行:在“精准”上下功夫 金融扶贫实现三方共赢
更新时间:2018-01-25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越是艰巨的任务,越要讲究科学施策、有效应对,要在“精准”上下功夫。近年来,灌云农商银行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精准扶贫”的战略部署,积极开展金融扶贫,履行社会责任,实现了“政府、银行、农户”三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从灌云县最新的“十三五”扶贫户建档立卡名册中获悉,该县共有扶贫建档立卡户35466户、97968人,较“十二五”建档立卡名册分别减少12527户、40990人。截至2017年11月初,该行有20家支行投放扶贫小额贷款,累计发放扶贫小额贷款3040户、6547万元;有余额贷款为3588户(占建档立卡比例为10.12%)、6612.2万元。该行扶贫小额贷款的发放,带动了全辖稻麦种植、蔬菜大棚、畜禽养殖等发展壮大,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了低收入农户脱贫增收。
同时,该行还将小额扶贫贷款发放与项目扶贫、产业扶贫、结对帮扶等金融服务相结合,并作为贯彻落实“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尽心尽力为老百姓办实事,潜心打造社会各界尊重和推崇的有情怀银行。灌云县东王集乡合兴村脱贫工作一直是该行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该村从事养猪行业较多且极具特色。2017年,灌云农商银行已向该村发放扶贫贷款28笔、余额51万元,其中,发放养猪贷款9笔、余额16万元。该村村民吴德芸、侯宝华两户均从事养猪行业,原来养殖规模在10头左右,经该行员工走访了解后得知两名农户信用状况较好,符合贷款条件,为此,他们分别为其投放2万元扶贫贷款用于扩大养殖规模,在获得贷款支持后,养殖数量扩大到在四五十头左右,收入明显增加。
今年以来,灌云农商银行根据扶贫部门下发的建档立卡名册,结合新一轮“阳光信贷”工作、外拓营销培训、网格化精准营销等活动,紧密联系乡镇、村委会,对名册内的农户进行全面走访与筛选,对凡是有发展项目、有资金需求且符合贷款条件的,及时为其发放信贷资金;对不符合发放条件的,及时将原因告知农户。与此同时,该行还对建档立卡名册实行动态管理,名册更新后及时对接扶贫部门。
按照《江苏省“十三五”扶贫小额贷款政策实施意见》要求,该行完善扶贫小额贷款发放管理内控机制,制定了《扶贫贷款“致富贷”管理办法》,规范了扶贫小额贷款行为。同时,他们进一步简化手续,优化业务流程,对扶贫小额贷款开通“绿色通道”。
为围绕地方特色,提升支农成效,该行充分发挥地方产业优势,合理调配资金,优先保障当地产业发展和贫困农户资金需求,他们大力支持了龙苴蔬菜大棚、圩丰水产养殖、南岗养猪业等特色种养殖项目,实现精准投放、支大带小,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并积极培育、引进和鼓励当地涉农企业、种养殖大户、专业合作社参与其中,进一步促进低收入人群增收。
针对扶贫小额贷款金额较小,部分农户发展生产资金难以满足的现状,该行根据实际情况,在原有的2万元扶贫小额贷款额度基础上,对其投放其他品种类贷款。并利用人民银行2000万元扶贫再贷款资金,采取专款专用的形式,有效扩大扶贫规模。
此外,由县人民银行牵头,县政府金融办、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灌云分公司与灌云农商银行共同签定协议,在灌云县南岗、龙苴两个乡镇实行扶贫贷款履约保证保险试点,保险费用由保险公司和县财政承担。其中,县财政部门拿出100万元作为风险补偿资金,风险责任按20%:60%:20%进行承担,以此加快当地贫困户脱贫步伐。据悉,以低收入农户贷款为标的的保证保险在江苏省尚属首例。该险种的试点将有助于增加农信机构的贷款风险容忍度,让更多的低收入农户享受到贴息贷款的政策优惠。
(开军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