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赣榆农商银行:贫困村振兴记
更新时间:2018-01-25
从赣榆城区出发,沿204国道一路向北,历时50分钟就能来到柘汪镇西棘荡村,沿途道路平坦通畅,一栋栋别墅洋楼整齐划一,轿车随处可见。赣榆农商银行马站分理处主任侍崇江告诉记者:“前些年的西棘荡村可不是这样,变化可谓翻天覆地,从一个贫困村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打个比喻就是从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啊。”
地处苏鲁交界的连云港市赣榆区柘汪镇西棘荡村,曾经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基础设施落后,生产任务完不成,公粮交不上,村集体负债17万元,老百姓也是一穷二白。该村党支部书记钟佰均发现赣榆沿海一带的废旧渔网都被回收到浙江余姚,加工成尼龙颗粒售卖给塑料制品厂,变废为宝收益可观。而西棘荡村周边渔村众多,废旧渔网资源丰富,于是,他将带领村民致富的目光投向了尼龙颗粒加工业。当他准备大干一场时,资金却给他出了个大难题。
时任赣榆县农信联社柘汪信用社信贷员的侍崇江回忆说:“那时候的西棘荡村较为贫穷落后,农民资金非常有限,家里有个三万两万已经是有钱的大户,对于创业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
正当钟佰均一筹莫展时,适逢赣榆农商银行开展“信用村”、“信用户”评定活动,该行研究后认为颗粒加工是个新兴产业,市场潜力巨大,效益可观。于是组织业务骨干深入村户及浙江等地进行市场调研,及时制定方案,以“信用镇”、“信用村”、“信用户”建设为抓手,采取“1+N”的方式进行扶持。
当时的西棘荡村相对落后,社会治安相对较差。为提高农户贷款办理效率,优化农村信用环境,在柘汪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该行按照“整村授信、批量开发”的原则,组织对西棘荡村开展了信用户评定工作。按照农户申请、村评议小组评议初审、镇创建领导小组会办审批、公示授牌的办法,评定了西棘荡村首批信用户。
根据西棘荡村创业的实际情况,按照分层、分批、以点带面的策略,该行首先对创业带头人钟佰均授信10万元,支持其与浙江客商王立忠、韩城茂联合投资100万元,在西棘荡村成立了第一家尼龙颗粒加工企业——连云港中兴塑业有限公司,当年便实现税收40余万元,为产品销售和技术引进奠定基础。
有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几个胆大的村民也跃跃欲试起来。“现在想起来,赣榆农商银行为我们创业致富真的是出了大力了,那时候他们在村里搞信用户评定,不像现在有电脑、有汽车,工作都靠手写、脚走,没日没夜,真是太感谢农商行了。”苏常鹏向记者说道。苏常鹏便是西棘荡村较早被评为信用户的一批人之一,赣榆农商银行十多年来从最初的几万元到如今的几十万元信贷支持,让苏常鹏真正从贫苦农民成长为当地有名的“土豪”。
据了解,为尽快帮助村民实现创业增收目标,该行对首批信用户实行了信贷政策倾斜,在贷款额度和资金安排上优先支持,开辟出一条优先受理,手续简便,利率优惠的信贷绿色通道。在钟佰均的协调下,该行对规模小、刚起步的创业小户,由钟佰均做担保,分别给予不用额度的信贷支持,成立四家尼龙颗粒加工企业,带动100余名村民就业。2006年,该行再次对钟佰均增加授信20万元,支持其成立了中强塑业有限公司,作为村级龙头企业,统一注册商标,为全村尼龙颗粒加工企业提供原料、信息、技术等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全村的尼龙颗粒加工业走上了规模化发展道路。
多年来,在赣榆农商银行累计近8亿元信贷资金及一系列优质金融服务扶持下,该村已发展成全国最大的尼龙颗粒加工专业村,在全国同行业扮演着龙头老大的角色,到2016年末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3.07亿元,村集体经济收入216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2.2万元。西棘荡村从名副其实的贫困村发展成为苏鲁边界的工业强村和江苏文明村。该村党支部书记、党的十九大代表钟佰均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江苏十大杰出青年农民、江苏“时代楷模”等称号,原江苏省委书记李强先后五次表扬西棘荡村的新变化。
(杜传迎 吕秀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