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宝应农商银行:为特色农业注入金融“活水”
更新时间:2023-06-12
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露天种植,发展到如今的钢架大棚早春种植,宝应县泾河镇种植西瓜已有近40年的历史,当地瓜农积累了丰富的西瓜栽培经验,并不断引进新品种和新技术,探索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特色之路。目前泾河镇的西瓜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3000余亩,直接从事西瓜生产经营的有近千人,产值超6000万元。
特色农业产业发展需要久久为功,如何新兴一个产业,盘活一片经济,造福一方百姓,将泾河西瓜从“小作坊”发展成“大产业”,这其中,离不开“乡村振兴主办行”宝应农商银行的金融支持。
钱庄村“种瓜能手”张士栋有着多年种植经验,他种的西瓜口感酥沙脆爽、甘甜透香,深受消费者青睐。用他的话讲,“没有农商银行的帮助,就没有我们今天的种植规模”。去年底,为进一步改善甜瓜种植技术、尝试新品种,张士栋决定扩大现有规模,并更新建造新型大棚。可是新大棚投资大,再加上地租、种肥的开支,资金问题使他犯了难。宝应农商银行了解情况后,主动上门对接,为其办理授信30万元,解决了他的资金难题。
泾河村瓜农薛安红拥有瓜棚70余亩,年前刚对大棚进行了维护、升级。“搞西瓜种植,每个环节都需要资金的投入,没有钱根本是不行的。”薛安红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向宝应农商银行工作人员讲述了自己的发展规划以及遇到的难题。宝应农商银行及时上门查看了经营情况,并办理好了50万元贷款。收到信贷资金到账的短信通知后,薛安红干劲十足。“农商银行给我提供了50万元资金帮助我升级了大棚,真是太感谢了。等这批西瓜上市,估计不仅能一次性还清贷款,自己也能余下不少钱。”薛安红激动地说。
近年来,宝应农商银行扎根“三农”,充分利用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实施网格化对接,将辖区内的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纳入网格,并深入大街小巷、田间地头、专业市场和西瓜大棚内,逐户进行金融需求调查,不断深化普惠金融服务,助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升级。
对有需要且符合条件的瓜农,宝应农商银行简化审批流程,及时保障瓜农们的资金需求。针对瓜农初期投资成本大、闲置资金少、季节性回款的困境,宝应农商行在创新服务方式上下功夫,在提高贷款投放效率上做文章,积极探索实践支农惠农新举措,为当地西瓜产业的壮大提供了有力的金融保障。目前该行已累计向157户瓜农授信8000万元。(周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