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泗阳农商银行:“菌”来泗阳 美了舌尖 鼓了钱袋
更新时间:2023-06-12
凉拌金针菇、小炒白玉菇、双椒鹿茸菇、小鸡炖蘑菇……自古以来,食用菌以其鲜美的口感,不断征服着人们的味蕾,民间更有“无菌不成宴”的说法。“菌”来泗阳,震撼了食客的舌尖,也带来了产业富民乡村振兴的“金钥匙”。
江苏崇润菇业科技有限公司位于泗阳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占地面积262亩。走进厂房内,只见一排排二米多高的架子上,密密麻麻摆满了蓬勃生长的白玉菇,宛如一个个可爱的小盆栽。这里的负责人周密介绍说,崇润菇业利用农业废弃物作为培养基,采用先进的生产设备以及生物栽培技术进行工业化生产,日产白玉菇35吨左右,主销上海、南京、杭州等大中城市的高端市场,整个供应系统物资周转非常快。由于产能高,公司每月购入豆粕、玉米等培养基原料以及包装、物流运输费用就需要三四十万元。看着日夜不停运转的机器,周密既喜又忧,喜的是销路不愁,忧的是资金压力太大。泗阳农商银行小微金融部在走访中了解到崇润菇业的生产情况和资金需求后,仅用3天时间,就为其发放了100万元的“苏碳融”贷款,支持绿色产业发展。今年又为其追加了4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支持复产复工。
紧邻着崇润的华骏生物科技是全国工厂化生产珍稀食用菌的科技领军型企业。该企业依靠智能化系统自动调节温度、湿度、光照,实现了舞茸菇等珍稀菌种四季栽培、全年供应、绿色生产。目前,舞茸菇年产量约2500吨,是全国最大的工厂化舞茸菇生产企业,拥有了市场话语权和定价权。华骏成功的背后同样有着泗阳农商银行的身影。“2018年,得知华绿生物有意投资建设华骏项目后,我们几位客户经理和贷审会成员多次实地走访,并进行了充分的市场调研,大家一致认为这个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发展前景广阔,提交董事会审议通过后,为其发放了4900万元中长期项目资金贷款,用于厂房建设。”时任泗阳农商银行公司金融部副总经理的邵帅回忆道。“华骏项目于2021年初投产,产量高,品质佳,销路好,项目资金回笼一直很稳定,目前在我们家贷款余额在2700多万。”泗阳农商银行公司金融部现任管户客户经理张明表示。
一朵小菌菇,美了舌尖,鼓了钱袋。良好的营商环境加上政策引导激励,引发了食用菌企业的集群效应,25家工厂化食用菌生产企业纷纷入驻泗阳,吸纳附近7000余名农民就业,月薪都在4000元以上。不仅如此,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青年人返乡创业。
华之缘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法人代表莫远静就是其中之一。走进华之缘大棚内,只见朵朵平菇破袋而出,圆滚滚、白嫩嫩,宛如云端上撑起的一把把小伞。基地内主要栽培平菇、秀珍菇、香菇等食用菌,工人们正在忙着搅拌、打包、接种……一派繁忙景象。“我本来在上海一家农业公司做销售经理,和对象回乡的时候,眼看我们泗阳食用菌产业发展得红红火火,就决定回来自己办个厂子,带着老家人一起干。”很快,莫远静就在当地政府和村民的支持下,租赁了村里84亩土地,但是建大棚、建冷库、建生产车间还有不小的资金缺口。隔壁王婶子见莫远静满面愁容,热心地给她出主意,“我们村里人但凡孩子上学、买房买车或者做点小买卖缺钱了,都去找镇上的农商行,你也去试试。”没过几天,莫远静就从泗阳农商银行贷到了200万中长期贷款。如今,华之缘拥有三片大棚,秀珍菇年产值约450万元,带动村民40余人实现家门口就业,被宿迁市妇联评为“巾帼示范专业合作组织”。今年,莫远静又从泗阳农商银行做了80万元“惠农快贷”,进一步扩大产能。“没有泗阳农商银行的资金支持,我的创业路不会这么顺利。”莫远静感慨地说。
“作为本土银行,我们始终坚守服务‘三农’、服务地方实体经济的市场定位不动摇,尤其是近年来,紧跟政策导向,聚焦菌菇、桃果、水饺等县域主导产业,因地制宜创新‘工业厂房贷’,积极落地‘惠农快贷’‘苏碳融’‘微企易贷’等省级信贷产品,并持续加强与省农担、中国人保、大地保险等单位合作力度,聚力解决市场主体担保难、融资贵问题,助力打造‘食在泗阳’区域农产品品牌,实现了各项业务与乡村振兴有效联动、协同发展的新格局。”泗阳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杨说。
截至2023年4月末,泗阳农商银行共支持食用菌产业链龙头企业及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16户,贷款余额8144万元。在金融活水的浇灌下,泗阳县已成为全国工厂化食用菌集聚度最高的地区之一,成为产业富民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郑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