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姜堰农商银行:扎实做好“五篇大文章” 提升服务实体经济含“金”量
更新时间:2024-09-02
今年以来,姜堰农商银行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坚守支农支小市场定位不动摇,在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方面持续精准发力,做好五篇大文章,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生力军。截至6月末,该行实体贷款较年初增加19亿元,增幅7.11%。
聚焦科技金融,赋能高新企业。姜堰农商银行积极用好与区科技局建立的良好合作关系,精准对接“专精特新”“高新技术产业”等优质科技型企业,量身打造金融产品和服务。大力推广苏科贷、战略性新兴产业贷、专精特新专项贷等特色产品,优化业务审批流程,全面满足初创期、成长期和成熟期各阶段科技型企业的金融需求,将企业科技“软实力”变为融资“硬通货”。积极向中国人民银行泰州市分行上报《“结构优化”货币政策工具1+X杠杆行动方案》——“科技金融”专项行动,申请再贷款资金3亿元,不断加大对拥有核心技术的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小微企业支持力度。截至6月末,该行已累计为辖区内112家科技型企业提供授信30亿元,发放贷款20亿元。
布局绿色金融,助力低碳转型。该行结合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的实际,研究部署绿色信贷发展战略,主动将绿色金融列入三年发展战略规划,完善考评体系,确保信贷资源向绿色产业链倾斜。建立完善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的政策、制度和流程,依托“苏碳融”“环保贷”等特色产品,对“绿色企业名录”进行清单化跟踪营销,制定差异化绿色融资方案,全力满足姜堰本地节能环保行业小微企业的绿色化改造、绿色交通运输、可再生能源及清洁能源等资金需求,为绿色产业健康发展源源不断输入金融“活水”。截至6月末,该行绿色贷款余额达4.5亿元。
深耕普惠金融,润泽千企万户。怀揣普惠金融初心,姜堰农商银行持续下沉服务重心,扎实推进“阳光信贷-整村授信”工程,深入开展“普惠金融推进月”活动,持续深化“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工作模式,做深做实名单制客户走访、回访工作,不断提升普惠金融服务的可得性、便捷性。积极打造“苏信贷”“金领贷”“抵押快贷”等拳头产品,大力推广“苏农贷”“苏质贷”“微企易贷”等省级信贷产品,持续优化普惠展业平台,最大限度满足不同客群的资金需求。积极落实减费让利政策,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较年初下降20BP。此外,专门设置普惠金融考核指标,强化专职审查审批队伍建设,落实尽职免责机制,探索运行“三台六岗”信贷服务模式,有效提升客户经理支农支小、做小做散的积极性、主动性。截至6月末,该行普惠小微贷款较年初增加6.66亿元,增幅6.25%。
发力养老金融,传递银龄关爱。为了满足日益多元化的养老金融服务需求,姜堰农商银行以网点改造、员工培训、系统升级、服务延伸等工作为抓手,做实做细适老化服务,着力打造老百姓身边的“暖银行”。厅堂内为行动不便的老人设置“爱心窗口”,配备老花镜、雨伞、紧急药箱等设施,智能设备增加大字版“关怀模式”,手机银行优化语音功能,让老年客户办理业务更舒心。升级48家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先后打造3家全能型、2家政务型、9家商务型便民服务示范点,让老年群体享受综合金融服务“足不出村”。延伸服务触角,在全行范围内组建41支“小圆服务队”,常态化开展特殊客群上门服务、金融知识宣讲等活动,提升老年客户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至6月末,该行已开展上门服务200余次。
探索数字金融,推动提质增效。姜堰农商银行积极探索构建与数字化模式相匹配的数字经济。全面强化数据整合应用,构建集信用评分、审批规则、反欺诈评分、反欺诈规则、审批策略等于一体的信用风险评价体系,助力“税企易贷”“苏信贷”等产品推广,提升客户申贷体验。积极引入民生功能搭建“智”系列场景,建设投产“智慧医疗”“智慧校园”“智慧食堂”等场景,让广大人民群众切实体会到普惠金融的多样性与便利性。抢抓数字人民币试点机遇,打造4家数币特色示范网点,拓宽数字人民币支付渠道,至6月末,累计新增数字人民币个人钱包 2.4万个,在泰州地区B类非运营机构中排名第一。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下一步,姜堰农商银行将坚定不移地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持续创新与“五大金融”更契合的可持续化、差异化、定制化金融产品及服务,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行动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陈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