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盱眙农商银行:始终把服务小微的责任落实在行动上
更新时间:2025-01-02
有一位经济学家曾形象地说:“一个社会中,如果将大企业比喻为大石头,那么小微企业就是遍布周围的小石块和沙子,没有大量小石块和沙子支撑,大石头也难以稳固。”为更好地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盱眙农商银行不断创新实践,主动担当作为,实现小微金融服务覆盖率77.2%,走出了一条符合监管要求、契合自身实际、顺应小微期盼的服务路径。
一、始终坚持把为小微服务责任扛在肩上。该行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服务意识,整合资源,集聚力量,坚定支农支小,做服务小微企业的伙伴银行。一是优化机构设置。着力构建全覆盖、多层次的小微金融服务网络,在总行层面,成立零售金融部,统筹管理全行小微企业贷款。在支行层面,围绕工业园区、专业市场、核心商圈等小微客户集中区域,成立小微金融事业一部、小微金融事业二部、公司金融事业部、小微快贷事业部等四个专营机构,进一步延伸金融服务触角、缩短决策半径,及时为小微企业提供专业便捷的金融服务。目前四家小微专营机构贷款余额93.03亿元,占全行小微企业总额的59.51%。二是前移服务窗口。延伸服务触角,主动与市场监管部门、乡镇部门招商帮办对接,超前掌握招商信息,为企业验资、注册、开户提供一揽子服务,对符合条件的客户做到落地一个、开户一个,为小微企业提供快捷有效的结算服务。今年以来新增对公开户3097户,新增对公账户存款7.41亿元。三是压实工作责任。全面推行信贷人员星级管理,设定等级考核指标,实行百分制考核,按月统计、按季通报、按年考核,将等级结果与其岗位工资报酬和业务权限相挂钩,充分激发信贷人员服务小微企业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始终坚持把为小微赋能助力抓在手上。小微企业量大面广,对市场需求反应最灵敏,只有紧贴小微企业“脉搏”,才能为中小企业提供精准服务。一是搭建桥梁。围绕政府提供的企业清单,梳理“开户未贷纳税企业、未开户未贷纳税企业、三年还了未贷企业、开户但未贷企业”等五类群体,采用“班子成员+机关部室负责人+公司部客户经理”的方式,深入基层一线提供“零距离”服务。实现48户当年重大项目、261户规上企业、29户纳税A类企业走访全覆盖。新增营销客户16户、1.75亿元,拓展工资代发20户,代发人数1465人;开立账户8户、揽存1.34亿元。二是织牢网格。实行网格化管理模式,按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小微企业划成38个管理网格,选派26名客户经理入驻进网,从授信评价到信贷准入,专人跟进企业服务,定期上门交流。并组织行领导对所支持生产企业进行实地走访,现场对客户经理对接服务情况、工作效能等进行综合打分。三是巧借外力。为精心呵护小微企业“幼苗”,助燃地方特色产业“火苗”。盱眙农商行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深入基层、联系群众的先天优势,牵头联合7位全国及市县人大代表共同创建全市首家“金融惠”人大代表专业工作室,建立管理制度、落实工作职责、明确业务流程和定期接待日,做到“有阵地、有组织、有制度、有计划、有活动、有考核”。
三、始终坚持把为小微减负让利放在心上。坚持不断创新思路,丰富信贷产品,满足小微企业多元化的融资需求。一是致力“降成本”。及时修订贷款利率定价管理办法,为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进行利率定价、优惠定价。如对存款贡献度高、企业信用等级高的小微企业,可根据具体情况下浮利率,对于潜在优质客户及有特殊贡献的客户,可给予利率优惠,对于100万元以上的个体经营贷款,可按公司类贷款利率标准减点浮动。截至目前,该行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年化利率较年初下降60个BP。二是打好“组合拳”。做好“三个一批”文章,对效益好的小微企业锦上添花推一批,针对“有能力生产,没能力接单”的问题,创新推出“订单贷”,支持其开足马力生产。对有市场、有前景但实力较弱、面临资金紧缺的中小企业雪中送炭帮一批,推出“转续贷”,解决企业融资难题,帮助其渡过难关。对于处在成长阶段的年轻企业着眼未来扶一批,推出“青商贷”,在利率上给与更多优惠,鼓励更多年轻企业家把握发展机遇,大胆干事创业。三是用好“新套餐”。主动对接县发改委、科技局、财政局等相关政府部门,结合政府申报入库的相关企业信息,充分利用“小微贷”“苏科贷”“苏农贷”“微企易贷”“乡旅E贷”等专项政策产品,增强对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帮扶力度,累计服务客群破万户,发放信贷资金达17.8亿元。(张恩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