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阳农商银行:深入推进“三化”工程建设
更新时间:2025-04-11
今年以来,丹阳农商银行全面加强组织架构、业务流程、激励约束机制和员工队伍建设,构建敢贷愿贷会贷体制机制,进一步推动各项业务科学系统地做小做散。
深入推进业务专营化。一是深化“三台六岗”与展业系统融合。完善考核机制。针对客户经理重点聚焦存量管护和新增营销考核,针对授信经理重点聚焦限时办结和授信通过率考核,针对审批人重点聚焦审批时效、否决率和管理水平考核,针对信贷中台重点聚焦合规操作和服务水平考核。完善尽职免责机制。合规部返检《不良信贷资产责任认定与追究管理办法》利弊得失,牵头优化尽职免责实施细则,确保尽职免责制度的制定、实施和责任认定同步到位,真正消除客户经理以及相关岗位人员的后顾之忧。二是加强研究赋能。研究业务。依托总行“三定”工作,优化“产品经理”岗位设置,按季开展市场、客群、产品、渠道、场景等维度的业务研究,及时了解同业动态,收集新产品需求和产品优化建议,当好“产品体验官”。赋能支行。结合业务需求,邀请外部机构开展销售技能、陌生拜访、营销策略等方面的专题培训,并组织后备客户经理至小微团队跟班学习,业绩达成后移交支行管理。三是加强过程管控。深化支行“日志+沟通”,支行按周报送工作计划,条线部门返检评价,让支行尊重目标计划的制定。条线建立“日数据、周排名、月通报、不定期督导”工作推进机制,坚持“抓两头、带中间”,做好先进经验萃取和后进精准帮扶。
深入推进团队专业化。一是不断提升营销人员占比。继续优化劳动组合,通过内勤和理财经理转岗,结合外部社会招聘,全年新补充21名客户经理,并视情况再组建1-2个小微专营团队。二是持续健全薪酬管理机制。坚持“以业绩论英雄”“保平均不保个人”的薪酬改革导向,继续推动薪酬政策向一线倾斜,考核资源向量化指标、营销业绩倾斜,匹配与营销业绩、贡献度相适应的薪酬水平。三是实施精准培训工程。统筹年度培训计划,从精准参培对象和精准授课内容两方面,将培训重点转移到管理、营销、服务、风控等关键业务,以及中层管理人员、客户经理、新员工等关键岗位,提升培训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启动数据分析队伍建设,开展数据分析应用项目,掌握基本的分析方法和图表可视化,培养既懂业务又懂数据的复合型人才梯队。
深入推进支撑数字化。一是搭建“线上+线下”零售贷款获客流程。在铁脚板走访、线下沙龙、客户转介绍、户外广告等传统线下获客渠道的基础上,构建“KOS引流+O2O建群+电话营销+支付场景”的线上获客渠道,丰富“简丹e贷”进件渠道,实现“更多的进件”。二是夯实“简丹驿站”2.0的系统底座。打造“简丹驿站+服务经理+N”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一方面,建设系统底座,从村级管理、农户端的运用场景,建立与其他金融机构差异化的“护城河”。另一方面,推动与农业农村局、供销总社、新华书店、江苏有线等部门的业务融合,协助政府部门落实“群众办事不出村”。三是推动公域、半私域、私域流量变现。坚持线下“打猎”“种庄稼”的同时,积极尝试“种果树”。以收单业务为例,日均交易7.7万笔,意味着我们每天大概跟7.7万人“握手”,假设达到万分之一的变现,一个月积累客户就达到250个。其中,半私域、私域流量运营,实现微信公众号与企业微信整合营销,通过微信公众号与企业微信平台整合运营,主动识别用户,实现“千人千面千活动”的精准营销,并且将公域渠道作为宣传定位,最终统一沉淀到腾讯生态体系平台。(陈志远 戴红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