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文:《书店风景》
更新时间:2018-03-26
一个城市没有书店,就缺少了灵魂。那些掩映在嘈杂街道或是逶迤深巷里大大小小的门楣,常常是一个城市的精神象征。
在这里,脚步和心可以慢下来,面对一架默言悄立的书,像与一个温暖沉默的人,在瓦屋纸窗下对坐闲弈,手指起落间,慢慢体会,消化,自在回味,虽少了尘世里的活色生香,却有别样的甘醇滋味,清淡清爽清净,身心一体。窗外,无论是大大的凉凉秋天,还是落着微雨垂着铅灰色天空的冬日,看书的人,面色温和宁静,只是暖暖的心情,明亮又清澄。任多粗混的人,在一堆子书面前,少不得甘心情愿地放下身段,低声低气的说话,轻手轻脚的行路。这正是书店最有魅力的地方,看书的人在这里,没有畏惧,没有顾忌,亦不用忙于瞻前顾后,权衡利弊,只是翻两页书,由着性子发一会儿呆,就能贴近家常日子最本来的面目,寻到自己内心的入口。
书店亦有表情,多半随了主人的性格,出落得千姿百态。有传统保守的,端庄的门脸端庄的招牌,书就是书,规规矩矩的,整得条目分明,纤尘不染。有柔情似水的,书架上冬季长着风信子和水仙花,夏天摆上洁白的茉莉,瓶子里一年四季养着绿萝,书店的一角,有木质或藤编的桌椅,一坐下来,就有轻盈的身影,端上精致的杯碟,夏天是清凉的大麦茶,冬季是热咖啡,连温度都始终是正好的,能暖手,能烫嘴。
最喜老书店,散落在城市不起眼的角落里,旧旧的门面,充满了时光的温润感。书店的主人,往往整洁朴实,又小超脱,与世事保持恭谨的距离,眉梢眼角总是带着淡淡的清气和闲适,兀自在高大的木头柜台后面,吃着酽酽的茶,脚边卧着懒懒的猫,日子过得闲云野鹤。不像生意人,倒像是一个爱书如命的人,敞了自家的书房,一腔酬答知己的豪气。能寻到这里看书的人,也都是熟客,不用招呼,想看什么书,只管到架上自寻,自取。这样的书店,推门进去的那一刻起,手眼就不能闲歇,在一屋子书里面流连,翻拣,往往能有惊喜,偶尔能拾得上了年代的藏书或是蓝皮线装本,对于爱书的人,是奇货。碰巧会有心意相通的人,隔着重重的书架的缝隙,望见了彼此的眼,立刻生了温润如春的情思。就像《Notting Hill》里,某个平淡无奇的礼拜三,在某个书店的一隅,茱莉亚·罗伯茨邂逅了休·格兰特,是一个童话的开始。
现世里,向上是庄周的迷蝶梦境,向下是现实的悲欢人生,在这断层之间,唯有书店,让活着的人,能在梦境和现实里自在沉浮。书店,更多时候,是连接现实和梦境的一座桥,桥上的每个人,怀揣着书本,一如怀揣着最初的梦想。
(紫金农商银行 谢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