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企业文化 / 艺林苑 / 随笔:《五味轮回》
  • 随笔:《五味轮回》

    更新时间:2019-07-22

    查看详情

刚毕业到昆山工作的时候,我特意去尝试了一下当地闻名的奥灶面,第一次知道面汤原来也可以是甜的,直到离开昆山,我一共只吃了两次,并不是不好吃,只是实在吃不惯。

后来我去过很多地方,在广州机场吃过寡淡的云吞面,在成都吃过麻辣鲜香的川菜,在包头吃过路边小店的羊蝎子火锅,在北京吃过不知道算不算得上地道的烤鸭,饭店里的男女老少、贫穷富贵,在举起筷子的那一刻,他们的味觉抹平了他们在年龄、性别甚至是社会阶层上的差异,使他们成为除了老乡以外再无其他社会属性的人。

而每每回到海安后,我总喜欢找一家平时常去的鱼汤面馆,点上一碗干拌肉丝鱼汤面,简单的鲜咸味洗去了一身的疲惫,让我从东南西北的烟火嘈杂中又重回小县城的平静。从南往北,从东往西,酸甜苦辣咸成为识别一个地方的第一张名片,也让一个人从舌尖开始便有了家乡的归属感,家乡便是一个五味的轮回,让你无论在多远的他乡,都想着再回去最初的地方,吃一吃家乡的味道。

前些日子回父母家吃饭,母亲信心满满地说,这次的排骨汤不小心多放了盐,她尝了觉得有点咸,但鉴于之前我们总说她做的菜很淡,这次对我们来说应该正好。我于是喝了一口汤,咸得并不明显。桌上有些菜被分成了两份,大份的放了糖,小份的没放糖,其实母亲可以将就父亲,却担心我们吃不惯,毕竟不放糖的红烧肉吃起来着实有点乏味。

记忆里,儿时最喜欢吃母亲做的红烧鸡翅,油红色亮,味道醇厚,盐和糖都放得恰到好处。工作后再吃母亲做的菜,总觉得跟记忆里的大相径庭,清淡到难以下咽,却又不忍直言,怕让辛苦忙了许久的母亲败了兴致。不记得是从何时起,母亲做的菜味道开始越来越淡,就像不知何时起父母脸上的皱纹开始变得肆无忌惮。一开始我以为是自己的口味变重了,后来才发现,是年迈后的积弱多病让父母对味道的选择权越来越少,咸味和甜味已成为他们健康路上的绊脚石,更不用提本就只是一种痛觉的辣了,那些鲜明热烈的味道只能永远沉淀在他们记忆的深处。

从幼时的少盐无辣,到青少年的五味不忌,再到中老年后的回归清淡,人生也是一个五味的轮回,记忆成为五味的载体,每一段人生都在酸甜苦辣咸中流连。

(海安农商银行 谢辰)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江苏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06 jsnx.net 苏ICP备09016726号-3

苏公网安备32010502010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