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企业文化 / 艺林苑 / 散文:《父亲的“小木块”》
  • 散文:《父亲的“小木块”》

    更新时间:2022-02-24

    查看详情

节日里饭后闲坐,预报了许久的雪竟突然落了下来。院子里隔出的小菜圃慢慢着了白,中间通着厨房和客厅的露天连廊上,家养的两只狗留着距离对望,追着雪花打转的眼神里,透露着记忆中的熟悉和尚需消化的懵。我坐在父亲一手建起的阳光房里,心有欢喜。

乡下常见的阳光房,特别的是,房里的柜、榻、桌、椅等一屋子物什,皆出于父亲之手。从丈量、选材、造模、接合、雕饰……无需全程参与,我也能凭儿时的记忆,将类似的场景勾勒个大概。父亲的手艺通常带着鲜明的个人特色,制成品的灵活组件较多,仿佛是由一个个木块联接而成的,每次收纳或摆放,都给人一种玩乐高的意趣。

老太爷、祖父和父亲,一家三代,学的都是木匠活儿,也都算得上村里稍有名气的手艺人。记忆中,父亲常在清晨或午饭时被人喊走,中间回一趟家来从工具箱里取出几件工具再开门出去,最后会将几颗红彤彤的柿子、橙子或其他吃食塞给我。母亲说,这是乡亲们找他去修补东西回馈的心意。有时,父亲怕太过叨扰人家,会把接的活儿带回家做,那么我童年加倍的快乐便来了。可以捡起刨床或手工刨出的长长的卷曲木条给玩偶做头发,可以拿出一张张白纸请父亲弹上墨线做新奇的草稿本,可以拿着磨砂纸把生锈的铅笔刀擦得锃亮……总之,在儿时的我眼中,父亲用木头和手艺为我建造了一座“乐园”。

当然,这座“乐园”中最神奇的存在,便是那似乎无所不能的“小木块”,有长有短,有薄有厚,有圆有方,甚至还有刻意制成的特殊模样。柴房的门吱嘎作响,扰人清净,塞上一块便顿时安宁;围坐的矮桌歪向一侧,摆上的饭菜有倾覆之忧,垫上一块便可重得“太平”;象棋弄丢了一卒一子,磨圆一块刻上字、染上墨,带出去便又可威风凛凛地大杀四方;学四则运算的模具少了一个,借来同学的一套,请父亲照着用一小木块重制补齐,当夜便又能睡得香甜,不必担心隔天落下功课。这些小木块,一摞摞地砌起了我人生的城池与堡垒,也给了我满满的笃定和心安。以至于我在生活中他处见着,也会心生感慨和生发力量。

年末时搬了家,离单位较远,每日公交转地铁,路上得花上个把小时,疲累显而易感。一日,偶尔瞥见了车站宣传栏边沿处垫着一小木块儿,方方正正、纹丝不动,有着坚守阵地的韧与忍。儿时的记忆、父辈们悉心的教诲和成长的给养,一瞬间便变得清晰深刻。漫漫人生路,与其挑着盒子里不知味的巧克力,不如用好手上的小木块,于我而言,它是补短补缺的妙招,是打磨技艺的坚持,亦是身乏心累时的激励。

雪没多会儿便止住了,雨淅淅沥沥地接着润泽大地,我虽未见着余光中先生口中天地留白的第二种绝色,但又一年成长的浪漫已被我留存在心头,赓续奋斗的勋章也已被我挂上再次出航的风帆。

(江南农商银行 史玥)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江苏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06 jsnx.net 苏ICP备09016726号-3

苏公网安备32010502010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