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文:《我的外婆》
更新时间:2023-11-21
转眼间外婆去世已经八年了,每当想起外婆,脑海中总是忘不了老人家站在巷口等我回家的那个画面。
我出生时外婆44岁,那时,我母亲在离家20多里路的一个村子里做民办教师。70年代,因家庭收入条件限制,别说电动车,连自行车都没有,平时母亲只能住在教学的村子里,一个星期才能回家一趟。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母亲只能将我放在老家交给外婆抚养,所以,我是外婆一手带大的,自小跟外婆特别亲。
外婆是一位历尽生活磨难的老人。当年,外公在县林业局工作,因嫌弃外婆没有文化,没给他生个儿子,无情无义地与外婆离了婚。为了我母亲和小姨, 28岁的外婆一直没有改嫁,在那个依靠生产队挣工分吃饭的年代,外婆一个人含辛茹苦把我母亲和小姨拉扯大。即使劳动再累,生活再苦,条件再难,外婆始终坚持供养我母亲和小姨读书,在外婆的用心培养下,小姨高中毕业后进了工厂,母亲初中毕业在村里当了老师,后来通过不断的进修学习,考上了师范,通过考试实现了民办教师转正。女本柔弱,为母则刚,在那个非常时期,非常年代里,一个柔弱的女人能把两个孩子拉扯大很不容易,把两个孩子培养走上工作岗位更是不容易,这是外婆的骄傲。
外婆是一位特别关心孩子生活的老人。我不论是上学,还是上班,每次一回到家,便能吃上外婆亲手做、亲手端上餐桌的饭菜,冬天的饭菜热气腾腾,夏天的饭菜凉爽清淡。尽管当时的家庭经济条件不好,但外婆总是想着法子,变换着花样做我喜欢的饭菜。在外婆的精心安排下,一年四季穿什么、盖什么,一天三顿吃什么、喝什么都井井有条。在外婆的细心照料下,我每天都能穿上干净整洁的衣服,吃上可口的饭菜,带上美好的心情走进学校、走上工作岗位。
外婆是一位特别关心孩子成长的老人。外婆非常喜欢听我讲学习、工作、生活中的一些事情,老人家对我一点点的成长都十分关心,对我的每一次小小的进步都十分的开心。外婆对我的教育总是轻言慢语,耐心引导。老人家时常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影响我,用最朴素的语言教育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努力工作,什么时候都不能忘了本”“在银行工作风不打头,雨不打脸,年轻人多干点,也累不着” “跟钱打交道,要认真仔细,来不得半点马虎”……,外婆润物细无声的循循教导,我多年来一直牢记在心中,影响着我的一生。
外婆是一位群众口碑较好的老人。在那个生活十分艰苦的年代里,家里再穷,遇到上门讨饭的,外婆宁愿自己一家少吃,也要盛上一碗饭给他们吃。村里那家有什么困难,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外婆家虽然也困难,但总会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村里的老人,每当提起外婆,都夸外婆是一位心地善良的好人,一位勤俭持家的女人 ,一位教子有方的能人。村里人都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好人总有好报,人家孩子也争气,有出息。
让我特别难忘的是外婆去世前那一年,因为腿伤需要拄着拐杖方能行走,但每次只要知道我回家,满头白发的外婆都会拄着拐杖站在巷口等我。因此,至今外婆站在巷口等我回家的情景依然深深的刻在我的脑海中。(东海农商银行 苗卫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