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企业文化 / 艺林苑 / 春到溪头荠菜花
  • 春到溪头荠菜花

    更新时间:2016-04-20 作者: 佚名

    查看详情

偶尔去菜市,总爱在荠菜摊前停下,抓一把,闻一闻,从六元一斤的冬天一直闻到了两元一斤的仲春。

包头帕的妇人埋首在脚边的篮子里,拣拣拾拾,淡淡的,也不吆喝。那一篮子荠菜是真好——乌绿,丰满,叶尖暗红,蓬头辣形、桀骜不驯的样子,一看就是春天野地里新长的。

春吃芽,夏吃瓜,秋吃果,冬吃根。老辈儿人的生活智慧简单却充满哲理的味道。饥馑年代,自然是天下谁人不识荠。野菜里,香椿头味儿冲,杨树芽涩,柳树叶苦,只有荠菜,味道清新,深得人心。所以现在,荠菜之所以仍是一道菜,更多是因为——它确实好吃。

要想吃鲜嫩的荠菜,必须赶在它们开花之前采挖。荠菜的叶片贴地生长,羽毛一样舒展,叶幅锯齿状,野草地里不起眼,很容易与泥胡菜、独行菜、蒲公英混淆。味道却是特别,有一种麦芽糖浆混合新鲜菠菜汁的特殊芳香,余味干净清爽。

让人着迷的,一定是那种略带粗粝的豪放口感。中十字街口那家在深夜照拂了行人几十年的夜市饺面铺,出名的就是荠菜饺子。个大,馅儿足,汤里面那一勺丰腴的猪油真是神来之笔,完美中和了荠菜粗拉拉的口感,顺带又激发出了它们筋骨里的鲜美。在这里,人们对一碗滚烫的荠菜饺子的情意,在乍暖还寒的夜风里,在小城的烟熏火燎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怎么做吃食总是相宜。做羹汤,和豆腐一起,纯真,本味。做点心,包成糯米团子,雪白中间裹着碧绿,咸鲜口的,一样的清新,味道更加浓沃。或者加些小青菜,焯水,沥干,卷进春卷皮子里过油炸到酥脆,咬一口,啧啧,舌尖上春风瞬起。

然而,曾经荠菜的大规模人工种植并不像它本身看起来这么平易近人。据说早在汉朝,人们就想把荠菜“驯化”成家常菜,却未能如愿。因为荠菜的种子实在是太小了,每1000粒荠菜种子的重量只有不到0.12克,说细如沙尘一点都不为过,收集起来就是个麻烦事儿。而且不是想种就能种的,荠菜的种子还有休眠期,必须经过适当的低温处理才能被唤醒。所以很长一段时期内,荠菜总在山茅野菜之列。

即便是在大棚种植已经很普遍的今天,人们依然不怕麻烦,不辞辛劳,仿若受了野外迢迢阡陌的召唤,春风一起,便要到那旷远无垠的田野里去当一个饕餮的寻芳者。野地里的荠菜无疑是最能透露春天性格的菜蔬,最早感知泥土的温度,在风和水土的力量下,被自然雕琢成一株野菜本来的样子。

“三月三,荠菜开花赛牡丹。”荠菜开花仿佛也是漫不经心的,薹茎顶上开出白花,累累如攒珠,细小,无味,星星点点地摇漾在漫漫春光里,漫山遍野的,竟也有种惊心动魄的美。

只是,开花结果后,荠菜就老了。

(东台农商银行  张娴)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江苏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06 jsnx.net 苏ICP备09016726号-3

苏公网安备32010502010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