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企业文化 / 艺林苑 / 故乡的芦苇
  • 故乡的芦苇

    更新时间:2016-06-20 作者: 佚名

    查看详情

 

故乡在每个人的心中,总是美好的。我喜爱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更喜爱故乡的芦苇。无论我置身何处,总会时常想起故乡的芦苇,风风雨雨的生活也抹不去我对故乡芦苇的记忆和思念

我的老家在千里淮河岸边,浩瀚洪泽湖畔,青山绿水的盱眙县境内,是芦苇生长的好地方。

记得,儿时的淮河大堤内外低洼的地方、洪泽湖畔的浅水处,都生长着大片大片的芦苇。故乡到处是芦苇,老家观淮圩不知是野生的,还是人工栽种的,就生长着几万亩的芦苇。

每年开春,观淮圩那一望无际的芦苇,碧绿碧绿,脆生生,绿油油,迎着轻风,摇曳着修长的身姿,似一片波涛起伏的海洋,碧波荡漾,映着蔚蓝的天空和涓涓细流,整个天地都是满目的绿。置身此处,仿佛觉得到了一个另外的绿色世界,让你心旷神怡。

老家“观淮圩”的芦苇,闻名方圆几百里,每年冬天,农民轻闲无事,外地人拖着板车、开着手扶来买芦苇回家建房或编织踅席出售,苦点收入弥补一下艰难的生活。

春天,新绿浅紫的芦芽会早早地钻出地面的泥土、水面,探出尖尖的脑袋。几阵温和的春风吹得芦芽疯长起来,长出一节节青青的芦苇茎,快活地舒展它那狭长的叶子。家乡的原野,春天是铺天盖地的绿,郁郁葱葱最显眼的要数芦苇了,远远望去,芦苇荡仿佛是绿色的湖面,春风中荡起绿色的波涛。

绿油油的芦苇地里,长着芙秧、小蓟等许多种野菜、猪草。是农民向往的地方,也是孩子们打猪草的好去处。在那物质贫乏的岁月,养猪是农民家庭经济收入的唯一财源,喂猪的饲料基本上来自田野里的猪草。

为了防止踩坏、碰断鲜嫩的芦苇,生产队派出专门看护芦苇的人,是不准其他人随便进入芦苇地的。我和小伙伴们常常偷偷地钻进芦苇荡里打猪草,高高的芦苇、葱笼茂密,是天然的掩体。

儿时,放晚学和星期天,我和小伙伴们一起,三五成群地到芦苇地里打猪草。有时候小伙伴们在芦苇地里看到瓢瓢的一种植物,把好多芦苇紧紧地缠绕在一起时,便撂下手中打猪草的活儿,先用挑猪草的铲子铲断瓢瓢的根,然后,小心翼翼地解开缠绕在芦苇身上的瓢瓢藤子,让芦苇重获自由和新生,快乐地成长。这是多么仁爱可敬的童心啊!

小伙伴们也生怕碰坏了嫩嫩的芦苇,赤着脚丫,轻手轻脚,为了防止被“看青”的人看见,只准打手语,不准说话,肥美的猪草散落在芦苇丛中,一株株、一簇簇,不一会便打满猪草篮子,载着劳动果实,望着在春风中此起彼伏的芦苇荡,心中也装满了欢乐。回到家中,把打来的猪草,拎到猪圈跟,把猪草倒进猪食盆里,小猪欢快地吃着,我常常不由得伸出小手抚摸着小猪的头为它搔痒,小猪高兴的左右摇着尾巴,还不住地抬起头,一边吃着,一边深情地望着我,我仿佛感觉到了那是感激的目光。

芦苇地不仅有丰盛的猪草,还有人爱吃的各种野菜。儿时,特别爱吃从芦苇地里打来的野芹菜和茼蒿,药性味浓而不腻,吃起来很爽口;即便是物质丰富的今天,菜市场仍可见到野芹菜和茼蒿,此刻我总要买点,饱尝口福的同时,又可回味一下儿时的生活,感受回归大自然的纯真。苇叶本身也是一种中药,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用苇叶熬粥,包粽子吃,清香爽口,是一种很好的健康饮食佳肴。

芦苇地也是小伙伴们玩耍的乐园。小伙伴们猪草打好后,便在芦苇荡里演戏,穿上用芦苇叶编成的蓑衣,头戴青青柳条编成的帽子,扮演着小兵张嘎、小英雄雨来,站岗放哨、英勇杀敌的感人场景。演过戏之后便捉迷藏、找鸟蛋,找蔴萢吃,当发现一窝鸟蛋或一株蔴萢时,便心花怒放,高兴的欢呼跳跃。酸酸的、香香的蔴萢便分给小伙伴们美美的分享。有的小伙伴把一片苇叶含在嘴里吹出悦耳的鸟鸣声,引来众多小鸟的和唱,和谐的清音弥漫在芦苇荡里,荡漾在田野上空。依偎在这大自然的绿色怀抱里,让你陶醉、让你流连、让你向往……

水中的芦苇荡草多、虫多,是鱼儿爱去的地方,每年夏天、秋天我常与小伙伴一起,带着笼子和渔具到那里捕鱼捉虾,每次也都有饱尝收获的喜悦。芦苇地蛇也较多,不过只要你不碰到它,它一般是不主动咬人的,遇到它,你可绕着走或轻轻晃动芦苇,它就会离开。

秋风送爽时节,高高的芦苇枝头上便抽出淡黄色芦穗,随着秋意的渐浓,经过几场秋风、秋雨、霜、露的浸润,芦穗逐渐变幻着色彩,由淡黄变成紫色或淡红,又慢慢变为白色,穗上绽放着一朵朵毛茸茸的洁白色的芦花。秋风掠过,芦苇荡起伏如万顷银波,一朵朵洁白轻盈的芦花漫飞在田野上空,又如片片雪花在蓝天下自由地飞翔,田野里到处都是飘飘荡荡洁白的芦花,好似向你徐徐飞来,亲热地向你问好似的。当你身临其境,谁能不深爱这人间美景呢?又有谁能不被陶醉呢?还有什么比故乡的芦苇更让人向往?

初冬,苇叶枯萎,便是芦苇收获的季节。那时芦苇地属于大小队(村组)所有,劳动是集体行动,收割芦苇,几百人手舞镰刀一字排开来砍芦苇,高高的芦苇,迎刃倒下。村民把砍倒的芦苇捆起来,十捆、百捆、千万捆芦苇堆在一起,一丛丛一堆堆,远远望去宛如小山丘。农民们看到这累累硕果,脸上挂满了丰收的喜悦。

在那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条件很差,农民盖不起瓦房,只能盖草房,房顶是用芦苇放在房桁架上,芦苇上面加上泥巴,泥巴上再缮上麦秆;床上睡的是用芦苇编织成的席子,天然的夏凉寒暖;那时,农民建不起粮仓,收上来的粮食就靠踅席储存。生产队、粮管所就用芦苇编成踅子,在院内露天地上垫上麦糠,麦糠上面加几层芦苇席,苇席上面再加层塑料薄膜防潮湿,上面用踅子一圈一圈环绕向上,卷成圆柱体的粮仓囤积粮食,踅头顶部放上芦苇席,再缮上麦秆挡风雨。

芦苇花还可编织一种叫毛翁的棉鞋,那年代,买不起棉鞋,毛翁棉鞋曾在当地流行多年,穿上它可防冻御寒;小时候外公曾为我编过这样的毛翁棉鞋,鞋面前又加了些彩线,穿上既漂亮又暖和,我特别喜欢穿,至今回想起来还觉得暖暖的。

芦苇的好处这么多,用途那么广,在那个年代,为人民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她,生命力极强,种植也较简单,只要将鲜挖来的芦苇根埋在土壤中便能成活。路边、田头、沟涧,只要有一隅立足之地便能勃发生机,开出美丽的花朵来,她有着像栽种它的农民兄弟一样的淳朴、善良和坚强,或正缘如此,才是我对芦苇情有独钟的缘故吧。她伴我童年成长,成为我儿提时代最快乐、最温馨、最美好的回忆,尽管时光度过了漫长的几十载春夏秋冬,我依然深爱家乡的芦苇。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如今家乡建房都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楼房,芦苇席也被高档席梦思和竹席取代。人们在不知不觉中使用芦苇少了,芦苇也没有昨日的风光了。然而,每当我行走在故乡广袤的原野,看到一块块星星点点的芦苇,散落在田野、河边、沟塘边,便顿觉神清气爽,心中不由得升起爱的种子;便会想起儿时家乡那一望无际的芦苇荡、想起在芦苇荡里打猪草、找鸟蛋、捉鱼虾、演戏的情景、想起《诗经. 蒹葭》里的句子:“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想起端午节用芦苇叶包的粽子、想起夏天纳凉时睡在芦苇席上仰望星空细数星星时的惬意心情;想起老人讲新四军和乡亲们在芦苇荡里抗击日寇的艰难岁月和芦苇荡掩护游击队英勇杀敌的感人故事……

家乡的芦苇就是这样,它不属于观赏性植物。然而,它平凡而不平庸,虽平淡无奇,却素雅含香,虽毫不张扬,却盛情怒放。她厚道实在,花香清淡,默默奉献。把醉人的碧绿献给春天,把洁白的芦花献给大地,把宝贵的生命献给人民。当人们需要它的时候,它便敞开胸怀,任你取舍,无怨无悔,无私地为人民献出生命的一切;当人们不需要它的时候,便悄无声息,默默地离去。啊!芦苇,你的情怀多么伟大、你的品德多么高尚!这不正是我们做人做事要学习的美好品德吗!

时光流逝,不知不觉在农商行工作已三十多个春秋,现在家乡种植芦苇少了,然而,对记忆中那一块块魂牵梦绕的芦苇,却永不能忘怀,依然有着一种说不清道不明,割不舍的情结,她似剪不断的藕丝常常萦绕在我的心头。常常利用闲暇,回到家乡去看芦苇的碧绿、闻嗅青青叶儿随风飘散的淡淡清香、欣赏芦花漫舞的风采。

我爱阳澄湖、洪泽湖芦苇的苍莾茂盛,掩护新四军为民杀敌;我爱天泉湖芦苇的清新秀丽,点缀美丽湖区;我更爱家乡的芦苇,故乡的芦苇荡,是孩提时代一串串最美好的记忆和幸福的时光,每当想起它,童年的往事阵阵涌来……

(盱眙农商银行  刘志安)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江苏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06 jsnx.net 苏ICP备09016726号-3

苏公网安备32010502010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