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历史 读《论语》 辨君子 识小人 长见识
更新时间:2016-07-06 作者: 佚名
人际交往,难免会遇到君子与小人,君子成人之美,小人成人之恶,君子言行谨慎,小人造谣生事。三国时期著名军事家诸葛亮在《出师表》言到“亲贤臣,远小人”。纵观历史,大凡有作为的人,往往会受到小人的嫉妒、诋毁、陷害。历史上有许多英雄豪杰,文人墨客俱是毁于小人肮脏之口舌,典型之例有四:
其一、屈原:春秋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爱国诗人,不朽著作有《离骚》。因为忧国忧民而受到郑袖、子兰等一伙人的嫉妒毁谤,排挤陷害,楚襄王听信谗言将屈原流放,屈原不甘受辱,投汩罗江而死。
其二、岳飞:南宋抗金名将,因为履行“精忠报国”誓言,抗金战功卓著,受到投降派秦桧、王氏、张俊等一伙小人的嫉妒,以“莫须有”的罪名,诬陷岳飞要造反,最后被皇帝赵构赐死。
其三、伍子胥: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名将,因为在楚国受到奸佞小人费无忌陷害,全家被楚平王杀害,伍子胥不得不投奔吴国。在吴国,伍子胥因为功高,受到小人陷害,说他要投降齐国,结果被吴王夫差赐死。
其四、袁崇焕:明末著名抗清名将,因为受到魏忠贤余党的造谣陷害,说他要投降大清。于是,崇祯皇帝一怒之下,下旨活剐杀害袁宗焕,一代抗清名将就这样死于小人的谣言惑众之中。
历史就是历史,事实就是事实,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凡是有人群的地方,都有君子与小人的之分,如何辨别君子与小人,孔老夫子在《论语》中就有论述,君子与小人有六个区别:
一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意思就是说,君子善于团结他人而不勾结他人,小人善于勾结他人而不团结他人;或者说,君子团结的是大多数,而小人勾结的是极少数。
二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意思就是说,君子与人和谐而不同流合污,小人与人同流合污而不和谐。或者说,君子顾大局,不拉帮结派,讲团结;而小人会拉帮结派,破坏团结。
三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意思就是说,君子安适坦然而不傲慢无礼,小人傲慢无礼而不安适坦然。延伸其意思就是说君子谦虚谨慎,而小人骄傲自大,目中无人。
四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意思就是说,君子懂得讲道义,而小人懂得讲私利。延伸其意就是说,君子忧他人忧而忧,乐他人乐而乐,而小人是乐他人忧而乐,忧他人乐而忧。
五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意思就是说,君子心胸坦荡宽阔,而小人心胸狭窄,嫉妒他人,经常忧虑不安。延伸其意就是说,君子懂得宽容他人,而小人则懂得算计他人。
六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意思就是说,君子怀恋的是仁义道德,小人怀恋的田宅土地;君子怀恋的是法令制度,小人怀恋的是小恩小惠。
有句常言说得好,“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是自然界生存定律,红尘百味,也适用这个定律。因此,结朋交友,必须谨慎,亲近君子,远离小人,避免被小人算计而破财、失利、丢名、毁生。(泗阳农商银行 葛以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