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企业文化 / 艺林苑 / 老顾的“诚信”
  • 老顾的“诚信”

    更新时间:2016-12-05 作者: 佚名

    查看详情

人的一生,有诸多记忆。有的记忆,被时光锁定,压抑在心头,成为不堪回首的往事;有的记忆,被岁月留住,流淌在笔尖,终将被铭记、被称道、被传承!海门农商银行退休员工顾洪新的身上就有许许多多这样的故事,他用实际行动履行了自己当初的诺言,成为海门农商银行扎根地方、诚信经营,与海门经济同呼吸、共命运的生动写照!

了解顾洪新的人,都会亲切地称呼他老顾。翻开老顾的履历表,简单得让人吃惊。从1983年参加工作,进入农信大家庭,直到今年8月份退休,除了柜员就没有干过其他的工作,就这样平平淡淡、稳稳重重地做好份内的事情。然而,看似稳重的老顾,七年前却做了一个让大家都觉得不太稳重的决定。

为了彻底消除金融服务死角,让老百姓都能享受到优质的金融服务,2009年海门农商银行的前身海门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决定在海永镇设立网点。要设立网点,首先就要解决员工的问题。七年前的海永,不比今天,吃饭、住宿、交通都是摆在面前很现实的难题。面对总行号召,老顾不知道犯了哪门子牛劲,毅然报名,主动要求到海永去工作。朋友们善意地劝他:“就你那老胳膊老腿,吹几个月江风,到时受不了了,看你还不乖乖地回来。”对于这种带着怀疑的劝说,一向言出必行、一诺千金的老顾斩钉截铁地回答道:“我是老同志了,要为年轻人带个头,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只要组织上信任我、老百姓需要我,我就一直待在那了。”

在海永支行工作过的人,都会知道困难远比想象的要多,有时候甚至连最基本的看病都是问题。记得又一次,老顾住在单位。当天夜晚,老顾突发阑尾炎,刹时间额头汗珠刷刷流下。屋漏偏逢连夜雨,风中夹着冰冷的雨粒,打在脸上,从里到外是透心凉,去崇明或者回海门,都不太可能。没有办法,老顾不得不忍着剧痛,直到第二天早上,同事们将他送去了医院。要说这阑尾炎到底有多痛呢?医学界将疼痛划分为1-1212个级别,阑尾炎属于第11级的疼痛,就如同拿了一把生锈的钝刀反复地割着身上的血肉,听着都瘆得慌,常人真的是难以想象。如果说病痛还只是身体上的折磨,那么思念、愧疚就像是一对孪生姐妹,如影随行,是老顾心里的隐痛。为了不耽误正常接送库,老顾只能一周回家一趟,碰上加班、台风或者是涨潮,错过了摆渡时间,以至于被困在岛上,常常两三个星期都无法与家人见上一面。这七年里,他错过了儿子订婚的日子、错过了小孙子的满月酒、错过了夫妻俩三十年的结婚纪念日……错过了太多太多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刻。

“说实话,我也退缩过、也后悔过。”面对隐隐作痛的腰腿,老顾告诉妻子打算过段时间就调回海门去。听到孙子咿呀学语地叫着爷爷,老顾这条汉子也不禁潸然泪下,他真恨不得索性办理早退,伴着家人共享天伦之乐。可是,一贯雷厉风行的老顾,却忘不了许下的承诺,割舍不下和客户间的情谊,迟迟下不了这个决心,一拖再拖,直到退休的那一天。

七年,这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数字。七年,老顾一次次地对自己言而无信,对客户却从来都不曾失信过。约定好上门服务的时间,就算再忙、路再难走,老顾都会如约到达;为了帮客户带一个包裹,不会开车的老顾休息天都要拉上儿子给自己当司机,直到安全送达。七年,老顾兑现了自己当初的诺言,留在海永,扎下根来,与他深爱的这片土地、这份事业融为了一体。

在我们身边,像老顾这样的员工无处不在,他们诚实做人、踏实做事、一诺千金。在海门农商银行,“活力海行、信赢未来”的企业精神以及“创建价值领先的百姓银行”的企业愿景早已融入员工的一言一行,早已化作每个人的追求和信仰,成为共同遵守、践行的文化自觉。

银行经营的到底是什么?有人说是存贷款,有人说是货币,有人说是风险。没有错,但我更想说,我们银行经营的是信誉、是诚信。经济下行期,更能考验一家银行的战略定力和诚信文化。银行和客户、社会是紧密联系的利益共同体,如果失去了客户的信任,我们银行区别于其他企业的金字招牌必将黯然失色,最终也必将被客户所抛弃;而如果我们选择诚信,与地方经济同进同退,与客户荣辱与共,不抛弃、不放弃,我们必能克服暂时的困难,迎接我们的必将是星辰大海……

(海门农商银行 孙富胜)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江苏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06 jsnx.net 苏ICP备09016726号-3

苏公网安备32010502010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