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企业文化 / 艺林苑 / 散文《八月中秋菱藕香》
  • 散文《八月中秋菱藕香》

    更新时间:2013-09-17 作者: admin

    查看详情

恼人的、难熬的酷暑终于过去了,秋天便爽朗地来临了。水乡的市场,地上铺的、筐里装的、兜里拎的,更多是菱藕,红的、绿的、白的、粉的,煞是羡人。时近中秋,骄艳欲滴的“芙蓉”、粉嫩水灵的“雪里红”、雪白鲜脆的“红花藕”便成了抢手货。乡村街市菱藕飘香,中秋节的气氛浓了起来。

孩提的时候,我家住在一个单庄上,沟塘四面,从初夏到晚秋,如生活在世外桃源,粉绿的荷叶、碧绿的菱叶与岸上的树草连成一片,构成绿的世界。悄然间,窜出一枝箭荷,万绿丛中一点红,格外耀眼,仿佛一夜之间,红的、白的、紫的,数枝荷花竞相怒放,引得蜂蝶在花蕊间载歌载舞。与水相依而生的菱也不甘示弱,白叶黄蕊的菱角花也齐崭崭仰天而绽,偶尔跃上的一两只青蛙,似观众,更像卫士。此刻,我的家园成了绿的海洋、花的世界!

夏日的夜晚,溶溶月光下,我常和小伙伴们在沟边塘旁捉来荧火虫,折一支荷叶,做成灯笼,用萤光照明,找黄鳝,捉蛐蛐。微风拂过,阵阵清香随风而至,浓浓郁郁。“沙沙、沙沙”是荷叶、草叶们如情人般在耳鬓厮磨,轻声慢语在诉说衷肠。蛙声、蝉鸣、蛐蛐叫,引得纤细的柳枝随风婆娑,她的影子恰如一位少女在荷叶上翩翩起舞,常引得少不更事的我们大声背诵“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长大后,方知有 朱自清 先生的《荷塘月色》,有映日荷花别样红,但家乡的荷、菱,在我们心灵中的烙印,远比大家的散文、诗赋来的深刻、鲜明。

三年自然灾害后出生的我们,生活上远没有饱尝父辈们的艰辛。常记得大人们在烈日下,三两个一起下荷塘采藕,摘菱角。小时候,常常是妈妈蹲在大木桶的那头,我蹲在这头,拽着荷叶,在菱荷间游弋,每每是满载而归,妈妈总是先让我们尝尝鲜,再拿一些到街上换几个零花钱,给我带回一两本连环画,让童年的我增添了许多欢乐和富足。

自然灾害和政治运动几乎使家乡的菱藕绝迹,“割尾巴”割得人们连荷藕都不敢公开化地侍弄了,然而,如同水涨船高,骄傲的菱却始终不屈服于水魔的淫威,涝了,她仍会倔强地生长于水面;旱了,即使沟塘干涸,她们也不离大地母亲。而藕呢?根植泥土痴心不改,出污泥而不染,无论严冬酷夏,在母亲的庇护下,来年又是一片葱绿。父辈们生活虽然贫穷,然而为了改变生活,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无怨无悔,辛勤劳作,日复一年,年复一年,不正是荷、菱品格、精神的真实写照吗?

中秋之夜,一家人坐在院中,小桌上放着供奉月亮的水八仙,这当然少不了枝节完整的荷藕、清香四溢的菱角,还有石榴、芡实……品尝着满足的生活,共赏中秋明月,幸福溢满了农家小院,而今农民的生活,正如中秋圆月一样,圆满、幸福。(金湖农商行宗启军)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江苏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06 jsnx.net 苏ICP备09016726号-3

苏公网安备32010502010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