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文《他与农商行的不解情缘》
更新时间:2014-11-07 作者: admin
老汤,一个质朴的农村企业家,认识他的人都说他很是严肃,话不多,但是绝对是个热心的人。第一眼看到他,我还是被他有点凶狠的眼神震慑住了,可一聊起来,他还是情不自禁地流露出温柔的笑容。
他回忆说,那时他是个公务员,在镇上也算是个文化人,只有二十四岁左右,刚工作不久就被下派到一个养殖场当一把手,那会觉得很是风光,朋友们哄着,下属们抬着,不认识的想尽办法巴结着,也就在那风光的时候,初次和农信社打起了交道。
那会儿,家就像旅馆,疏忽了孩子,疏忽了老婆。日子过得异常得快,转眼自己就快成奔四的人了,那些年也没干出个什么名堂来,想想那点工资,朋友吃几顿酒都不够,于是,一狠心就买断保险,下海经商去了。
2000年,下海第二年,那是他最糟糕的一年,开办的虾苗厂亏损厉害,卖掉房子还欠下了十五万元的债务。平日里,胡乱吃喝的“朋友们”似乎不约而同地都散去了。没办法,带着儿子,70岁的老母,和这时异常坚强的妻子搬到了乡下的茅草屋,没水,没电,四周没人家。他知道这让出生就一直养尊处优的儿子很不适应。内疚,自责使得他曾一度萎靡。日子无声地过着,逢年家里,除了讨债的,再没往日的热闹。
2004年,也就是农信社改制成立农商行成立那一年,经亲戚的帮助,他承包了几十亩地,开始了自己的老本行,可资金还是有缺口,抱着试试的心态,他来到了农商行。老汤说话很直接。他是这么说的:“银行都很现实的,有钱的时候栽下的情谊,这会不一定管用,谁想农商行念旧,立即帮我进行信贷调查。靠着10万元的小额贷款,那一年开始,我翻身了。”老汤喝下一口茶,掐了掐烟头,神情仿佛又回到了那段令他激动不已的时光。
老汤说,农商行几乎陪着他走过了自己所有的创业过程,支持完养殖,再支持开饲料经营部,从小小商贩到总经销。从饲料经营部到彩钢厂,从彩钢厂又到泡沫厂,10年间,农商行陪着他走出了茅草屋,走出了北厍镇,走出了吴江,走出了江苏省。
也许你不相信,老汤的故事还在继续,2010年,眼看儿子快毕业了,老汤夫妇费劲了口舌劝孩子考考公务员、事业编、银行等比较稳定的单位,可儿子说什么也不答应。也许是天注定,是缘分,那小子竟在农商行唯一一次扩招时,点头答应考银行了,没想一考一个准,还真的进了。老汤欣喜万分说:“孩子进农商行,我很放心。”
这些年经历下来,老汤褪去了当年的锐利,平添了些许和蔼。本可以再拼搏几年的,只是因为老伴身体欠佳,说是要悉心照顾老婆已报当年的不离不弃。另外孩子也成家了,当年错过了自己孩子的成长时光,现在有机会,有能力,想多和孙女待着。让儿子更好的工作,帮助更多的像他这样的人,让这份信用与承诺继续传递下去…… (吴江农商行 唐静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