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企业文化 / 艺林苑 / 小小说《一本汇票》
  • 小小说《一本汇票》

    更新时间:2014-12-03 作者: admin

    查看详情

南面是蜿蜒的山峦,北面是浩荡的长江,一座小镇坐落其间。其地形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它的名字叫做青龙镇。小镇古朴而宁静。一条大河穿镇而过,将小镇劈为两半。站在桥头远眺,远处是青青的山,近处是潺潺的流水,好一幅隽永的山水画面。

“竹外桃花三二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故事发生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一个初春。那时信用社就在小镇东面桥的旁边,小镇人都把这座桥叫黑桥。因此就把这信用社称作黑桥信用社。信用社办公楼是一座二层小楼。地处青龙镇最高处,因此在小镇上算得上是鹤立鸡群了。黑桥信用社共有十来个人,两个主任,一个主办会计,两个信贷员,其余是临柜人员。主任姓高,副主任姓郭。高主任是当地人,本乡本土。在青龙镇也是响当当的人物。说话高门大嗓的,走路横着走,作风专制,一切他说了算。但在上级领导面前,却又表现得很谦虚,竭尽逢迎之能事。因此虽然口碑不好,却能赢得上司信任。郭副主任,为人耿直,事事较真,不喜欢吃吃喝喝那一套,和高主任搞不到一块。两人针尖对麦芒,水火不相容。内哄不团结,出事也就是迟早的事了。

有一天,主办会计小吉在晚上清点重要空白凭证时,发现少了一本汇票。他的头“嗡”的一下就大了,自己惊出一身冷汗。把库房的各个角落都翻遍了,又去抽屉里、橱柜里查找,还是没有。在银行工作的人都知道,重要空白凭证的丢失可是一件大事,不是闹着玩的。领导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信用社领导赶快向上级联社汇报。接到汇报后,第二天联社梅主任就来到了黑桥信用社开会了解情况。两天下来,没有结果。梅主任急了,把大家全部留下来,发出最后通牒“明天是最后期限,如果把汇票交出来,或者说出下落,我们就当是开了个玩笑,不再追究。但如果让我们查出来,那事情的性质就不一样了。”梅主任的话起了效果,到了晚上真有了动静。只听得营业所院子的后门“咚”的一声响,有人敲门。值班人员小蔡打开门一看,只见地上有了一个信封。再拆开一看,只见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汇票已烧毁,绝无后患。一个后悔者”。很显然,写信者害怕留下自己的真实笔迹,而故意用左手所写。主办会计小吉拿到信后,激动的双手直抖。他如释重负地说:“这不是我要回家,是要他回家了”。事情明摆着,这是内部人员所为,但“内鬼”是谁?上级行很重视,立即向公安部门报告,市公安局刑侦大队马上派出人员进驻青龙镇。

究竟是谁干的,大家纷纷猜测。“黑皮”“花头”这两人是大家的怀疑对象。“黑皮”其实不算黑,不知道这外号是如何得名的。“花头”据说是小时候头上生疖子,头发缺一块少一块,故名“花头”。但现在头发留长了,看不出花头来了。“黑皮”“花头”是从部队退伍回来的油子兵,作风自由散漫,行事放荡不羁。“黑皮”“花头”两人敢于顶撞领导,揭领导的短,让领导下不了台。因此高主任看到他们二人就头皮发麻。那时,信用社在社会还是很吃香的。那些乡镇企业、个体户想要贷款,就要来找信用社主任。为了办成事,请吃请喝,顺便再捎上香烟茶叶。因此,高主任的烟和茶基本上不用买。抽不光,喝不掉的,就放在办公室里。“黑皮”“花头”有时就趁主任不在,溜进办公室,将香烟和茶叶顺走。高主任他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呀!

公安人员经过两天两夜的摸底、排查、谈话、询问,终于攻破了作案者的心理防线,使之坦白交代。谜底被揭开了,作案者并非“黑皮”“花头”。原来却另有其人。是根红苗正的两个人。一个是曾经当过主任的身材矮胖的“武大”,另一个是年轻的电大毕业生“四眼”。他们两人利用晚上自己值班的机会,打开库房,拿走一本汇票。想陷害主办会计,嫁祸于人。他们之所以要这么干,其实是各怀心思。“武大”因为被“削职为民”,耿耿于怀,一直心怀不满。“四眼”是主谋,他作为后备干部,迟迟没有被提拔任用,颇有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慨。就像林副统帅一样,有点等不及了,想来抢班夺权,扳倒主办会计,自己好取而代之,结果却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两位掌管库房钥匙的人,却同时值班,这等于是不设防,让心怀叵测的人有了可乘之机。可见其内部管理之混乱,内控制度之形同虚设。人是社会的产物,要受到制度的制约。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嘛。后来,农行和信用社分门办公。“黑皮”“花头”都被调到了城里的农行。据说混得还不错,一个是客户经理,另一个做了分理处的负责人。主办会计小吉则已经当上了农行一家支行的行长。“四眼”不知去向,而“武大”至今还赋闲在家。(紫金农商行  王贯云)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江苏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06 jsnx.net 苏ICP备09016726号-3

苏公网安备32010502010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