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企业文化 / 艺林苑 / 苏州园林碎碎念
  • 苏州园林碎碎念

    更新时间:2015-07-23 作者: 佚名

    查看详情

上小学的时候,就听说过“苏州园林甲天下”这句美誉,心想如果来苏州旅游没有游览园林,应该会很遗憾的。

提起苏州园林,对它的认识也是一步一步加深的。初来苏州的时候,跟随着导游的讲解,对移步换景、有山有水的园林很是赞叹。带着这份刚接触的新奇,和小伙伴们一个园子、一个园子挨个游玩,拙政园、留园、狮子林、沧浪亭、网师园、耦园、怡园、艺圃都记录了我们叽叽喳喳的场景。

近两年来,空闲时也会去苏州园林转转,心态却逐渐平和了,不再是游客般到此一游的心境,而是完全把它当做自家小花园一般。比如,冬日午后,会跑到艺圃延光阁茶室,选个临窗的位置,晒晒太阳,吃茶小憩;比如,休息日坐在留园可亭上,什么也不干,休息好了出园到山塘星桥堍买一只荣阳楼的油氽团子,吃一碗新年饮食店老朱家的挂粉汤团或小馄饨,日子相当惬意。

为加深对园林的理解,我也会读一些有关造园的书籍,不至于每次进园的时候都在“看热闹”,多少能看点“门道”。我发现,造园主一般都是一些年轻时饱读诗书并金榜题名,中年时官运不顺、被官场排斥后回到苏州,标榜自己要过“隐居生活”的文官士大夫们,他们既才华横溢又孤高傲视,既效仿圣贤又虚伪迷茫。他们寓居园林,心境是清高的、也是纠结的,是虚妄的、也是忧伤的,看到了这一点,也就更加看懂了园林。

拙政园园主王献臣官场失意回乡,给自己的园子取名“拙政”,表达自己不善官场交际,以消解自己做官的受杖遭贬,但同时又在园内广种“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以示孤傲和不屑。所以说,园林是清高的。

沧浪亭园主苏舜钦年纪轻轻因政见不和,被对手罢官,回苏造园,想起《沧浪之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以沧浪亭命园,表达自己安作渔父的归隐之心。但同时在他寓居的词作中“丈夫志,当景盛,耻疏闲。壮年何事憔悴,华发改朱颜?”把他那种疏闲隐居的不甘、东山再起的渴望、遭受朝野排挤的痛苦等复杂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所以说,园林是纠结的。

大多数园林主人在造园时标榜自己要像陶渊明一样归隐山林,但却又在繁华的古城置田造园,用“假山假水”模拟真山真水,自欺欺人地“隐居”在市井中。这种“象征性隐居”,一方面是为了保全名声,落得一个效仿圣贤隐逸的清名,另一方面又不愿放弃自己为官半生积累的财富,罢官后在自己的小天地里继续享乐。所以说,园林是虚妄的。

苏州园林的花容诗意背后,有一种“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无奈和忧伤,表面上豪华奢侈的物质享受,挡不住对命运不可把握的哀叹,即使书写了“长留天地间”的留园,也挡不住物是人非、园易其主的悲凉。所以说,园林是忧伤的。

说来说去,苏州园林不仅是典雅的生活居所,某种程度上更是中国文人的精神寓所。有空的话,不妨多到苏州园林走走看看,静下心来去参悟历代园林主人的心境情思吧!

                                                 (如东农商行 吴婷婷)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江苏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06 jsnx.net 苏ICP备09016726号-3

苏公网安备32010502010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