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昆山农商银行:构筑人才新生态 激发转型新动能
更新时间:2025-10-13
在银行业数字化转型加速推进的背景下,人才已成为驱动组织变革、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能。面对经营环境复杂化、技术演进高速化与人才结构多元化的新常态,昆山农商银行立足战略全局,以“多层次、全链条、高赋能”为原则,全面升级人才生态,系统打造覆盖“后备干部人才—青年基础人才—数智专业人才”的多层次培养体系,为高质量发展筑牢人才基石。
一、激活动力:构建敏捷型后备干部人才梯队
后备人才不仅关乎当前战略落地,更是组织未来竞争力的核心保障。在多年探索形成的“臻品人才”“优品人才”基础上,该行从机制突破、动态优化与实战赋能三大维度,实现对后备人才体系的全面革新。
一是打破晋升壁垒,拓宽发展通道。传统后备人才晋升需逐级进阶,易导致潜力人才成长受限。今年以来,该行革新后备库体系,升级“中层管理人员后备库”,缩短晋升路径。以“能力导向”替代“资历导向”,使高素质人才能够跨越式成长,实现“有为者有位”,激活组织内生动力。
二是强化动态管理,升级竞争机制。升级年度积分制考核机制,通过业绩数据、培训考核、实战成果等多维度指标,对后备人才进行科学排序。既为入库人才施加持续奋进压力,也为外部优秀人才提供公平竞争机会,形成“比学赶超”的良性生态,通过“能进能出、优胜劣汰”的竞争氛围,确保人才库始终保持活力与韧性。
三是突出实战导向,实现精准育用。以全行战略为导向,围绕“金融五篇大文章”等关键领域,设计“项目制+轮岗制+导师制”融合培养路径,推动人才在实践场景中快速成长。建立“培养-考评-任用”一体化机制,确保人才育用无缝衔接,精准支撑业务发展。
二、青年铸基:系统培育面向未来的新生力量
青年员工是银行基业长青的根基。针对新一代员工特质,该行构建“选育用留”一体化机制,实现人才早发现、早培养、早产出。
一是提升信贷能力,助力转岗提速。针对新转岗信贷人员能力参差不齐的问题,推出“1个月岗前脱产培训+X个月师带徒实践”模式(对公条线5个月、零售条线3个月)。以“怎么干活就怎么培训”为主线,培训内容涵盖信贷政策、财务分析、风控要点等核心技能,以场景化教学提升实战能力。师带徒阶段,由资深客户经理“一对一”辅导,定期开展考核,确保新人“半年入门、一年精通”。
二是开展精准培训,赋能新人转变。新员工岗前培训围绕“认知、态度、知识、技能”四大目标,通过团队建设增强凝聚力。培训分为行内基础培训、联合集中培训与系统操作培训三个阶段,助力新员工快速适应岗位。培训结束后组织结业考核,有效巩固学习成果。
三是创新实习机制,精准锁定人才。为提前锁定优质校园人才,该行创新推出“实习+考核+录用”一体化模式。通过暑期实习项目,让学生深度参与银行真实业务,表现优异者可直接获得校招OFFER。通过“校招直通车”项目,既缩短了新员工适应周期,也提升了校招品牌影响力。
三、数智赋能:打造银行业数字化转型人才引擎
在数字经济成为主流形态的背景下,数智人才已成为银行转型的关键驱动力。今年以来,该行从数智体系构建、数据能力提升和产品经理培育三大层面,系统推进数智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健全发展体系,筑牢发展基石。发布《数智人才库建设管理办法》,首创数据分析、数字应用、产品经理、模型设计四大类认证标准,构建“初级-中级-高级-专家”四级资质晋升通道。通过“培养-任用-激励”闭环管理,实现人才动态优化,配套专项薪酬激励,形成“价值创造-价值认可”的正向循环。
二是深化“BI启航”,培育数据能力。针对业务人员“等数据、靠IT”的被动局面,该行启动“BI启航”计划,以业务问题为导向,通过实战化培训使业务人员掌握数据提取、分析建模及可视化工具,推动从“经验决策”到“数据驱动”的转型。目前共有89人通过初级考核、52人通过进阶考核,这些人员已逐步成长为兼具业务知识与数据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有效提升了工作效能。
三是聚焦产品经理,推动业务创新。产品经理是连接技术与市场、业务与客户的“关键枢纽”,2025年,该行通过产品经理训练营、产品经理能力评定等举措,开展线下学习、产品共创、路演汇报等活动,提升产品经理综合素质,赋能业务创新,持续打造一支“懂业务、精产品、善创新”的复合型产品经理队伍。
人才培育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战略工程,通过后备人才革新、新生代员工培育与数智化转型赋能三大举措,该行逐步构建起“战略储备-能力提升-持续供给”的全链条人才生态,为该行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面向未来,该行将继续坚持“人才兴行”战略,以更务实的举措优化人才环境,以更开放的视野拥抱行业变革,以更创新的思维破解人才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