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阴农商银行:强化“三力”积极支持科技创新发展
更新时间:2025-09-24
今年以来,江阴农商银行坚持以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为目标,积极推动科技金融改革创新,建立健全科技金融发展体系,引导金融资源集聚科技创新领域,助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上半年,为无锡某科技公司成功发放该行首笔专项信用贷款200万元。至6月末,服务科技型企业1458户,提供融资163亿元。
一、强化组织赋能,提升“协同力”。
完善服务架构。建立上下协同推进机制,总行层面成立科创金融中心,支行层面创建高新科技特色支行,形成“4+12+N”专业服务体系,即4人直营团队、12人科技金融服务专班和总行相关条线专家顾问团队,明确各个团队服务对象和具体任务目标,确保服务覆盖科技型企业种子期到成熟期的全生命周期。加强规划统筹,聚焦江阴“345”产业集群及高新区“1+3+1”现代产业体系,研究制定科技产业专项服务方案,以专项信贷、整企授信、财富业务为营销重点,细化5项具体措施,着力塑造“陪伴式培育+专业化服务+生态化赋能”特色发展模式,推动科技金融各项工作落地见效。优化考核机制。从科技产业服务覆盖面、转化率、有效性、满意度等四个维度设立考核评价目标,加大科技金融信贷余额、增速、占比的考核力度,力促科技型企业贷款增速目标值不低于全行贷款平均增速、首贷户年增长率不低于10%、信用贷款占比不低于50%。修订尽职免责管理办法,提升普惠口径科技特色产业信贷业务不良容忍度,引导全行“敢贷、愿贷、能贷、会贷”。
二、强化专业赋能,提升“服务力”。
突出多渠道沟通。持续加强与政府部门、科技园区、孵化器、产业协会等沟通合作,组织参与部委办局科创活动、政策宣讲等,拓展科技企业客户资源。今年上半年,该行与高新区管委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积极搭建共建服务平台,以参加科企路演、产业座谈活动为抓手,上下联动批量走访园区,精准对接企业需求。另一方面,整合多方资源,与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股权投资机构等建立长效沟通机制,着力拓展股权投资生态合作。强化产业链金融与科创金融协同,制定“金融+产业”综合服务方案,助力企业生态圈建设。突出全周期服务。实行客户分层分类管理,对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企业,充分利用“创业贷”“科技企业贷”“苏知贷”“人才贷”等政银合作产品,加大信用贷款支持力度,并且首次将未盈利但拥有核心技术、优质团队的种子期、初创期企业纳入授信对象。对成长期科技型企业,深耕“智改数转贷”“高端装备贷”、供应链金融等场景类产品,叠加国际结算、投资款管理等资源配套,提升服务效率。对成熟期科技型企业,在满足企业有效融资需求同时,强化财富管理与企业家服务、风险管理、员工持股等综合金融服务。
三、强化技术赋能,提升“创新力”。
在营销前端,整合种子期初创期白名单优质客群、成长期成熟期科技型企业集群和科创领军人才财富资产数据,通过动态化采集和智能化分析,建立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精准客户画像体系,推动客户信息、风险数据和业务数据在营销拓客、授信审批、资产配置等环节的高效流转与复用,提升服务响应效率。在审批中端,迭代升级专属评级和授信模型,引入“技术潜力+团队背景+资本背书”“专利技术+研发实力+资本背书”评估模式,为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科技型企业进行量化赋分,促进精准对接支持。实行数智化授信审批,进一步规范审批流程、提高贷款审批时效,确保科技型企业续贷、新增业务自受理至放款时限分别压缩至2个工作日、5个工作日,及时满足各类企业资金需求。在风控后端,结合外部市场变化及自身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科创企业专属风险评估模型,定期开展模型回溯反检,优化产品准入规则及额度管理。组织相关部门开展行业数据和市场竞争研究,进一步优化产品流程、强化重点领域风险预警监测,及时防范各类潜在风险。(王 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