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企业文化 / 艺林苑 / 散文:《灵山游记》
  • 散文:《灵山游记》

    更新时间:2018-08-30

    查看详情

夏日炎炎,酷暑遥遥。偶得风至、雨来、暑消。阵阵风凉引得游人心动,继而意动、行动,登灵山。小灵山立于太湖之滨,山灵水秀。路转而下遥见尊佛立于天地之间,依山望水俯视人间。

自下而上各处景点为于中轴之上,缀于左右之侧。踏雨而行,见一影壁,上书“湖光万顷净琉璃”兼得正气与佛气。过金水五桥便至正门,正门为徽式山墙与木构牌坊相合而成,中有五门。由门入,至五智门,为花岗岩石牌楼,其南北面刻有佛教“六度”之“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门柱由花岗岩整雕而成,各有石狮立于柱上,狮吼法音,传于四方。

沿路而行,两侧许愿木牌在风中猎猎作响,至九龙灌浴,未启。右转入梵宫。

梵宫依山而建,外形糅合石窟艺术及佛教建筑,内部悠远而神秘,各处独立又相通,信步其中,宛临圣境。于梵宫圣坛观看《灵山吉祥颂》,观至佛主为渡人间疾苦而弃身份地位令人不胜敬仰。斋毕,出梵宫,雨又起,见五印坛城烟雨迷蒙中立于圆湖之上。藏族古风,庄严辉煌,与梵宫交相辉映,美轮美奂。

转入九龙灌浴广场,拾级而上,过降魔成道,行至祥符寺。千年古刹,香火旺盛,高僧辈出。见证千年风雨,使人顿生思古之情。过山门,院内一尊佛像遥映尊佛,尊佛右手指天,“施无畏印”,为众生去苦;左手指地,“与愿印”,保众生平安。穿主殿,山势忽陡,216级登云道直达尊佛脚下博览馆,中有七幅巨型石刻,组成一副灵山史卷,登上台阶,烦恼尽消、心愿圆满。由博览馆内而上至莲台,登高望远,凭栏临风,远山近水尽收眼底,直到天地尽处。佛主许是这般看尽人间,方起了度尽苦难之心,吾只愿得国泰民安、国富民强。

沿路回,遇九龙灌浴始,幸甚至哉!

据《佛本行经》所载“九条吐水,为佛净身”之事而成今日“九龙灌浴,花开见佛”之景。广场之上,四个威武力士托起一座含苞待放的巨大莲花铜雕矗立前方,底部衬托着圆形水池,九条飞龙环池而立。音乐奏起,花瓣徐徐绽开,一尊金身佛像,一手指天,一手指地,缓缓升起,四方乐起,喷泉百态千姿。九龙吐水,为佛净身。佛像环绕一周,花开见佛,乐声渐弱,花瓣合拢。

观赏毕,原路回。身已回,心念之,遂作此文以记之。

(盱眙农商银行 戴星宇)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江苏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06 jsnx.net 苏ICP备09016726号-3

苏公网安备32010502010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