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企业文化 / 艺林苑 / 散文:《活着活着就老了》
  • 散文:《活着活着就老了》

    更新时间:2018-10-11

    查看详情

那个星期六,老薛和他老婆带着外孙女在食堂吃午饭,“两口子享受天伦之乐真是幸福呀”,我上前跟他们打招呼,“快叫阿姨”,他老婆见着我连忙对外孙女说,小丫头忽闪着大眼睛看着我愣了两秒,“奶奶”脱口而出,尔后我们三人哈哈大笑,岁月的痕迹瞒不住小孩子的眼睛啊,五十岁,到了做奶奶的年纪了,活着活着就老了。

单位里又新进了一批年轻员工,我帮他们培训,你看,那女子脸上饱满丰润得像一颗牛奶葡萄,一弹就破的样子,走路那么轻盈,玲珑矫健得像一只燕子,到了五十岁这个年纪,全变了,曲线都还在,但不是那回事,该凹的地方凸了,该凸的凹了,牛奶葡萄变成金丝蜜枣,燕子要变鹌鹑,最暴露在外面的是一张脸,脸上的皱纹已经不是熨斗所能烫平的,同时不知怎么在皱纹之外还常常加上那么多的斑点黑痣,点缀得那么难看,特别是那肉特别禁不起地心的吸力,一齐松懈下来堆摊,堆在脸上,挂在臂膀,坠在腰间。

“走之前别忘了关空调”,早上上班时我对老公说,“知道了”,老公一边刷牙一边应道。上午十一点老公给我来电话,“早上我走的时候客厅空调忘了关了,你中午回去关一下”。“你吃饭后回来吗?我在家门口忘了带钥匙。”“这都多少次了,你怎么又忘了带钥匙!”“你把大门锁了,我在院子里出不去。”“你的钥匙呢?”“忘在家里了,门又被关上了。”“你看一下厨房里的煤气关了没有,我早上用高压锅煮玉米用小灶火焖的,记得关了的又像没关”……这半年围绕空调、钥匙、煤气这三样东西,我和老公电话联络频繁,一开始总是互相责怪一下,后来很默契很配合。初老症,记忆力衰退。

记忆中邻居老袁早上总是骑自行车从市场上买一壶豆浆和两根油条,遇着了我们互相打招呼,“老袁,你早。”“小王,你早。”枇杷成熟的季节,袁老太会用淘米篓装上一篓枇杷送给我:“尝尝鲜,自家长的。”这些都成了记忆了,老袁和老婆都中风了,坐在轮椅上,儿子请了个保姆,经常推老太出来走走,老太颈项上像孩子一样围了个围脖,见了我,想说话总是说不出来,脸扭曲得变了形,像孩子一样嘴里一连串的涎沫流在围脖上,他们老了又病了。

手机里微信群很多,除了工作上的群,最活跃的就是同学群了,高中时的班长真是有心,竟保存着1987年石庄中学高三五班的学生册,按原来班上的姓名将五十多名同学拉进了群。记忆穿越到了三十年前,那场“烛光的思考”主题班会仍然有很深的记忆,那时又高又帅的朱同学妙笔生花文采斐然,文章常常发表在诸多杂志报纸,就有一女读者给他寄来了一包相思的“红豆”——流泪的红蜡烛,早恋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那就是个怪胎,从而引发了由校长亲自参加的主题班会,殊不知,那时朱同学也是我暗恋的男神啊。岁月是把杀猪刀,从群里的照片看,朱同学大腹便便满面油光事业有成,与电视台台长的身份相得益彰。

朋友圈有许多心灵鸡汤的文章,有人问“生孩子究竟为了什么?”有人回答“是为了传宗接代”、“是为了人生更完整”。网上有位妈妈说:“我生孩子,不是为了让他替我争门面,也不用为我传宗接代,更不用帮我养老,只是想要在这个美丽的世界上,我能有机会和他同行一段。”读了很感动,也深有同感。工作这么忙,房价这么贵,谁还看花看海看月亮,大家都在看孩子。早上到食堂吃早饭,年轻的妈妈们聚在一起都在谈孩子,“我孩子分的班这个班主任可厉害,抓得可严了。”“我孩子的英语老师不错,天天要上传背诵视频。”“我孩子昨天不知吃了什么总说肚子疼……”而见着我,她们总是说“你定心了,孩子工作了”。做了母亲的人何时心里定过心呢?每天晚上总想着给他打一个电话,问问工作都做了什么,晚上在干什么,叮嘱不能吃冷的要喝热茶之类重复了无数遍的废话。唉,一百岁的老母也常念八十的儿啊。

崔永元因为《手机》与冯小刚的口水战仍然不断;刘强东的性侵事件网上一片哗然;马云退出阿里巴巴计划全世界都在关注;普京总统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会议又与习主席会晤了;叙利亚的战火让无数的平民无家可归;刚刚热播的宫廷剧《延禧攻略》也追完了;唐家三少的妻子不幸离去我深感痛惜;晚上与好朋友的乒乓相聚总是酣畅淋漓……不错啊,我也紧跟时代的步伐没有落伍,“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很美好”,还喜欢读这样的诗句。日本的佛学大师松原泰道说:“人生就是一场长达百年的马拉松,五十只走到一半,另一半行程才是真正的人生。”是啊,五十岁已经积累了丰富的人生阅历,心智最为成熟,虽然往回走,却看到来时未发现的美景,但独缺了来时的一份激情。年轻时跟老公吵架两句话一吵,眼泪就会止不住地流,委屈啊,现在吵架更委屈,但夜里总要爬起来看看犟驴的他有没有醒酒,开着空调睡觉会不会着凉,现代医学看得仔细,男人也有更年期,便不再计较。

退休年龄延迟,五十岁还算中年,还要努力工作,“老骥明知桑榆晚,不用扬鞭自奋蹄”,自勉吧。

(如皋农商银行 王长红)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江苏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All Rights Reserved 2006 jsnx.net 苏ICP备09016726号-3

苏公网安备32010502010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