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文:《乡间冬日》
更新时间:2018-10-24
天冷下来,闲来无事,搬张藤椅晒太阳看闲书,忽想起七八岁时随父母亲在农村生活的一段幸福时光。恍惚间,那种乡下冬日的炊烟裹着太阳的温香又扑面袭来。
农家谚语“麦子一种,手一拱”,油菜秧了,麦子种了,天一冷,农村就没什么大事,忙了一年的地,闲下来于是就是忙吃。快过年,河边上割柴草,砍杂树,家里舂糯米粉,洗缸涮蒸笼准备打团,蒸糕,蒸馒头饼,腌腊肉、咸猪头。进腊月,各家各户就忙开了,路边上,桥头行色匆匆,脸上身上粘白面的一准是在家忙做团蒸糕饼,还差点水碱、发酵粉、糖精什么的,赶紧去小店里买。
我们姊妹俩扎堆凑热闹,这个时候喜欢到河西芳的家去“帮忙”,芳是和我们差不多年纪的农家孩子,父母慈爱。厨房里水汽氤氲,灶膛里柴火正旺,树杈哔剥直响。大人们忙的汗流浃背,脱得只剩一件棉毛衫,小孩子则狗一样欢天喜地地绕在大人跟前窜来窜去,被呵斥:点糕去!竹筷头上粘调好的胭脂红,雪白的小方糕中央轻轻一点,热闹的喜气!有额外的奖励,蒸塌掉的米糕就给我们吃,刚出笼的米糕香、甜、糯,我们三个就眼巴眼巴地守着灶台等出笼的米糕,舔着指咂着舌,心里盼着多塌些,嘿嘿!
落雪的时节,是我和妹最欢喜的日子,一早就嘻哈着穿戴好衣帽手套,胡乱吃点就出门直奔芳的家去,一路飞奔着呼啸着狂掷雪团,吵着笑着。刚跨进门,闻到烧烤馒头饼的香气,也嚷嚷着要吃。芳的妈妈笑嘻嘻地也拿两个丢到灶膛里,五、六分钟后用铁火叉拨出来,青围裙掸掸,两面焦黄,掰开,农家的米面饼特有的酸甜,夹着棉花秸杆余烬的炭火香,狼吞虎咽下去。肚子撑圆了,又想着淘气,铲些大灶膛里烧的红通通的碎木炭,挑个铜炉,晤手脚,还抓把黄豆一粒粒自炉孔里塞进去,不一会儿就有豆子噗噗的爆裂声,拣个尝,焦香。
大雪漫天遍野,青菜、大蒜、萝卜都深埋在雪地里,中午只有咸菜烧豆腐,玉米渣子粥。玉米渣子粥黄灿灿的,里面放甜糯的山芋,大锅灶闷煮得粘稠。就着咸菜豆腐的鲜香,甜丝丝的玉米渣子粥呼噜噜能喝上一海碗,摸摸溜圆的肚皮,还嚷嚷再添半碗。
懒散的冬阳爬出来,雪开始融化,乡下的小路泥泞。农家做的有种叫“水板”的棉鞋,鞋底下钉厚厚的两块木掌,走起路来吧哒吧哒地响,但因有木掌,棉鞋轻易不会湿,经常拖芳家的水板棉鞋出去玩雪,实在脏了湿了就放灶膛口烘。乡下的猫怕冷,冬天经常钻灶膛睡干木灰上。黑咕咙咚的里锅灶膛,看不见,小孩子恶作剧,烧热的铁叉往里一捣,“哇呜”一声惨叫,秃尾的大肥猫窜出,落荒而逃!
(东台农商银行 张明华)